3.問:如何切實改善留守兒童教育條件?
答:應該說,隨著農村義務教育的長足發展,留守兒童都有學上了。關鍵是有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或家遠,想寄宿,這就要求建好寄宿制學校,優先滿足他們需要。有的雖能寄宿,但生活設施條件太差,這就要求改善條件,讓他們住得更好一些。特別邊遠和貧困的地區,由于生活條件整體差,孩子們吃不好,特別是留守的孩子,受到關照更少,這就要求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時多關心他們。走讀的留守學生,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可能會無人接送,路途上容易發生事故,這就要求優先保障他們上下學交通需求。
針對優先滿足留守兒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要通過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優先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努力實施好重大建設工程,使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廁所、浴室等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有安全衛生的飲用水,確保每名寄宿生有一個標準床位。提高經費標準,讓農村寄宿制學校良好運轉。為寄宿制學校配備必要的生活教師。不斷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用好這些基礎設施。
針對優先改善留守兒童營養狀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及其他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在國家組織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地方組織實施的營養改善項目中,要建立留守兒童用餐登記臺賬和營養狀況檔案,優先保障留守兒童用餐需求,合理安排膳食結構,切實改善留守兒童營養狀況。還未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地區,要積極創造條件,優先解決好留守兒童在校吃飯問題。
針對優先保障留守兒童交通需求,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要充分考慮留守兒童數量和分布狀況等因素,合理設置學校或教學點,優先保障留守兒童能夠就近走讀入學,減少上下學交通風險。對于確實難以保障就近入學的地區,要合理規劃公共交通,為留守兒童上下學提供交通條件。對于公共交通難以滿足的地區,要創造條件提供校車服務,加強安全管理,保障留守兒童優先乘坐。
4.問:如何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水平?
答: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問題不只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問題,內容要豐富得多,任務要繁重得多。學校要弄清楚留守兒童的底數以及家庭狀況、父母的一些基本情況等,要能夠與父母保持有效聯系和溝通。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課知識的哺育,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慰藉,還要教會其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教會其守法且不被傷害。學校要發揮好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作用,引導家長依法履行對孩子監護的第一責任人義務。
針對加強留守兒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全面了解留守兒童學籍變動情況,將父母外出務工情況和監護人變化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并及時更新,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服務工作提供支持。要重點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兒童的能力。要將關愛留守兒童成長納入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各項活動。
針對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將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要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體育、藝術、社會實踐等活動,緩解其孤獨情緒。班主任和心理教師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思想動向,努力彌補其家庭溫暖的缺失。對學習困難的要激發其學習興趣。要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將留守兒童標簽化。
針對加強留守兒童法制安全教育,要組織安全演練,提高防范意識,增強留守兒童自救自護、應急避險能力,預防溺水、煤氣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對留守兒童的傷害。各部門要推進保護留守兒童的法制建設,及早發現和糾正個別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同時,預防留守兒童違法犯罪現象發生。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切實維護學校周邊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針對加強家校聯動組織工作,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和班級組建家長委員會時,要遴選熱心留守兒童工作的家長或監護人參加。家長委員會要引導外出務工家長以各種方式關心留守兒童,支持、推動學校對學習和生活困難的進行特殊幫扶。要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增強家長做好家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要強化留守兒童父母監護責任,逐步從根本上緩解留守兒童家庭環境缺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