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陜西省共出現了兩次沙塵天氣過程,沙塵日數6天,屬近5年來同期最多。今天(3月18日),記者從陜西省氣候中心了解到,沙塵天偏多主要是由于今春我省大部氣溫回升較快,土壤濕度較差,土壤解凍過程迅速,冷空氣活動偏強所致。氣象專家表示,4月下旬我省還將會出現幾次沙塵天氣,市民和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防范。
今春沙塵天氣:范圍廣 強度大 時間長 污染高
“今年的沙塵天氣來的早,去的晚,有近10年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了,估計后期的形勢并不樂觀。”陜西省氣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了解,今年春天我省最早的沙塵天氣出現在2月28日,相比往年已經偏早很多。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的沙塵過程呈現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污染指數高等特點。“以3月9-13日的沙塵天氣為例,陜北的榆林、靖邊、吳起、志丹,關中涇陽、涇河等地均出現了沙塵暴,關中、陜北大部出現了揚塵或浮塵天氣,而持續5天的沙塵天氣更是使空氣質量變得更加惡劣,西安12個監測點的AQI指數(空氣質量指數)全部爆表,24小時的PM10濃度均值為700-1000μg/m3之間徘徊,遠遠超出了二級標準限值(150μg/m3)。”陜西省氣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到。
而在談到造成我省沙塵天氣較頻繁的主要原因時,陜西省氣候中心的工作人員則表示,“溫度高還是主要原因。”據了解,2月下旬以來我省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4℃左右,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且沒有有效降水,氣溫回升又快,土壤濕度差,冷空氣活動強,解凍過程又十分迅速,非常利于起沙。
一般冷空氣來襲環境質量都是能夠得到改善,今年為什么不一樣?
陜西省氣候中心的預報員解釋到,今年進入春季以來,雖然有冷空氣,但冷空氣并沒有帶來水汽。“這就相當于只刮風不下雨,再加上之前土壤本身就比較缺水,風一刮,反而更容易把灰塵掛起來,所以冷空氣來襲反而幫了倒忙。”
沙塵天氣在逐步減少 4月下旬還有“沙”來襲
記者翻開了陜西省氣候中心近50年的沙塵天氣統計數據,結果顯示,我省春季沙塵過程發生頻次和區域性沙塵暴過程在上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前期最多,1984年之后迅速減少,在2000年再次出現一個小高峰。沙塵過程主要發生在陜北地區,關中、陜南主要以揚沙和浮塵天氣為主。
“之前我們已經做過氣候預測,得到的結論就是今年的區域性沙塵過程可能將會有3-4次,目前已經出現兩次過程,從氣候角度來說,在4月下旬,我省可能還有大范圍沙塵天氣出現。”陜西省氣候中心預報員表示。
氣候專家提醒,春季沙塵天氣常對處于開花期的果樹、蔬菜大棚、交通及人民生活帶來較大影響。提醒有關部門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中、短期預報,提前部署防范措施。(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