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人足夠保證百畝墓園的正常運營。”一位業內人士說,平均1人管理2.5畝。據記者了解,墓園的工作人員大多是下崗、退休、年齡較長者,平均工資在1500元。我們不妨按照每年月工資遞增500元,20年一個工人的工資總額為150萬元。“一畝地約667平方米,除去綠化道路,至少能建設300個占地1.2平方米的墓穴。
1個人管理2.5畝墓園共750個墓位,其一座墓地的人工成本為2000元。
估算一套墓成本僅6900元
對于一個百畝墓園來說,將綠化、維護費分攤到每一個墓位,其成本是微乎其微的,不妨每個按500元計。
按照村民說的,每畝地最初承租價為一年2000元,每年租金遞增2000元,那么一畝地租20年,租金共需要42萬元。“一畝地建設300個占地1.2平方米的墓穴,一個墓穴20年的土地成本僅為1400元。
如此,一個墓的成本為:3000元成套石材費、2000元的人工費、1400元的土地費、500元的綠化費,總共6900元。即便加上工人工資每年月遞增500元、土地租金每年遞增2000元,墓地的漲幅也遠高于成本漲幅。
存在的問題
叫價泡沫高 通過中介購買折扣近半
李國軍說,現行的《陜西省殯葬管理辦法》規定,經營性公墓收費包括建墓工料費、墓穴租用費、安葬費、護墓費、綠化費、管理費、安葬證工本費。護墓費按照公墓售價總額的10%提取,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上下浮動2%。經營性公墓按照安葬形式分別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管理,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按照成本加利潤的辦法定制,給出一個標準價,每個經營者再根據自身墓地的造價,以標準價為基準自行調整。所以,經營性墓地是被推向市場的墓地,價格還是由市場決定。而一些特定的墓種例如藝術墓等是純市場調節,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價格,民政部門、物價部門也沒法干預。
記者走訪中,所有墓地的銷售員均稱買墓地沒折扣,不優惠。
但記者同網上搜索到的一些殯葬服務中介公司聯系時,多名負責人明確表示,白鹿原公墓最便宜的墓地5800元就能買到,絕對比正常銷售的便宜。“你自己去墓地談價1萬元的墓地,通過我們購買的話,5800元就能買下來。”中介說。至于中介為何能以如此高的折扣買到墓地,這些負責人都拒絕透露。
未來怎么辦
專家呼吁建立“經濟適用墓”
如何避免墓地價格上漲?李國軍說,現在經營性公墓以市場經營為主,政府只能定標準價,很難價格干預。只能從宏觀的角度做一些政策的引導。比如各地的民政部門要加強一些監管,引導市民理性消費;從政府來說,在殯葬方面要加強公益方面的推動,要建一些公益性的公墓,例如重點發展公益性骨灰堂。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馮根福說,墓地的價格和房地產是一樣的,屬于一種資產。其次,墓地的需求不同于房屋,它是完全剛性的,無需通過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來解決短缺問題。統一規格的公益性墓地還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愿望。所以,墓地要像房子一樣,政府參與調控進行價格指導,或加大投入,建設一批普通群眾能夠消費得起的“經濟適用墓地”。
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教授戴生岐說,應該將墓地使用期限拉長,最起碼像房子一樣,要考慮到代際生存的關系,保障正常的代際傳承。代際關系從社會學角度是指人結婚生子的年齡。20年放在以前還能說得過去,現在起碼要往后拉升10年,才能滿足人正常的需求。另一方面,墓地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個部分,應該納入政府日常規劃中,受到政府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