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愿意“以房養老”嗎?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消息一公布立即成為焦點話題。其中,養老機構的床位能否滿足需求,是熱議的重點。按照我省截至2012年底的相關數據,如果現在推行以房養老,平均每50位老人只能擠一張“養老床”。
以房養老西安7成老人難闖“傳統”關
家住西安南郊的張老先生,今年71歲,這幾天他對熱點新聞“以房養老”很是關注,自己也盤算開了:老伴走的早,兒子在南方成家立業,一年很少回來。他在西安的這套房子,如果“以房養老”的話,每個月領取幾千元的養老金,住在養老院,和大伙有說有笑,比自己一人孤零零地在家看電視要強很多。不過,他也在猶豫,如果把房子抵押掉來養老,別人會認為他的兒子不孝順,他也感覺沒有面子。
其實,很多老年人對“以房養老”都有顧慮。本報推出“你愿意‘以房養老’嗎”的調查,有10%的網友表示“愿意,新政策值得推廣”,20%的網友稱“不知道,等實施一段時間再看效果”,有高達70%的網友表示“不愿意,這樣的新政策不適合中國國情。”巧合的是,記者連續兩日隨機走訪了100位老人,也有7成老人對“以房養老”有顧慮。
“反對方”過不了傳統觀念這個“坎”。西安一些老人目前養老是靠退休金,更多的是靠子女撫養,老人們說掙下的房產肯定要留給子女。況且出租比抵押更靠譜。年輕一代也稱,自己會養老人,用不著父母賣房養老……
銀行試水多數老人感嘆抵押條件太苛刻
除了老年人,其實,很多銀行、保險公司也有顧慮。記者咨詢幾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均回應沒有此項業務。某銀行大堂經理坦言:住宅用地使用權最長70年,老人將房產抵押時,其使用年限已經不多,老人去世后,更是所剩無幾。銀行用剩下的使用年限來補償已支付的養老金成本,風險太大。
當然,也有個別銀行曾試水此項業務。2011年11月,中信銀行率先在全國推出“以房養老”業務,老人可將名下房產抵押給銀行,按月領取養老金,總金額不超過房產評估值的60%,銀行每月支付的養老金數額最高不超2萬元。但條件是:年齡要求在55歲以上,其名下至少有兩套房產,房齡不超過20年,抵押期限最長10年……由于多數老人不符合辦理條件,使得這項業務開辦一年多來無進展。
據了解,某保險公司欲在西安建高端養老社區,但記者采訪獲悉,養老社區的門檻比較高,需要購買一份年繳20萬元的保費,繳費期10年的保險,也就是總投入達到200多萬元。
陜西現狀548萬老人僅有11萬張“養老床”
不妨來看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共548.4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4.61%,且每年以約4%的速度遞增。截至2012年底,我省城鄉養老機構共有養老床位11.1萬張,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推行以房養老,平均每50位老人只能擠一張“養老床”。
在走訪西安一些養老院時記者了解到,收費較低的養老院每月1000元(包括床位、服務費等),高的在2000元左右,以現在的價格水平,多數老人的退休工資或社保金剛夠支付養老院的費用,隨著養老服務價格的走高,以后能否支付得起就不好說了。“目前,多數老人的養老費用由其兒女承擔或用退休金。一些孤寡老人,有政府提供一定的補助。”多家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以房養老”將有利于養老機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