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我省僅一家企業獲批使用轉基因大豆
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已批準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甜菜5種作物進口用做加工原料。其中,轉基因大豆占主導地位:從1995年開始,我國進口大豆,當年進口29萬噸,1996年進口111萬噸,基本為非轉基因大豆。從1996年開始,美國批準種植轉基因大豆,我國轉基因大豆進口始于1997年,當年進口大豆288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237萬噸,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其余從巴西進口。2011年中國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量超過5480萬噸,全部用于加工原料。
按照相關管理規范,對于進口轉基因農作物,我國要求必須嚴格注明使用范圍并實行備案。全國一些大的油脂加工企業,如金龍魚、福臨門、元寶等都有轉基因產品,我省僅邦淇一家企業獲批將進口轉基因大豆用于油脂加工。
同時,按照相關管理規定,我國要求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必須遵守《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進行標識。凡是列入標識管理目錄并用于銷售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進行標識;未標識和不按規定標識的,不得進口或銷售。
目前,國家規定需標識的產品包括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番茄5類17種產品: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種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種子、番茄種子、鮮番茄、番茄醬。
很顯然,王女士關心的豆腐干、豆腐乳和豆瓣醬等豆制產品并不在被強制標識之列。事實上,記者在超市看到,目前有些醬油產品也有轉基因產品標識。省農業廳科技處負責人還提醒說,雖然我國要求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但標識與安全性沒有必然的聯系,也就是說,實行標識制度只是告訴消費者使用的是不是轉基因原料,但并不意味著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各國對于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制度的要求和做法也不一樣,有的實行的是全面強制性標識,如歐盟;有的實行的是自愿標識,如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有的實行的是部分強制性標識,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泰國、中國等。其中,美國對轉基因食品沒有強制標識,與非轉基因食品也不作區分。
監管:我省對種子市場每年進行轉基因抽查
省農業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對于轉基因生物的管理,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管理體系。具體到陜西,就是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對種子市場實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抽查結果顯示,截至目前,并沒有發現轉基因種子和相關產品。
人們之所以關注轉基因生物,更多的是因為其安全性,實際上,我國對于轉基因安全評估是非常嚴格的,需要過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評估之后才能申請領取安全證書。食用安全評估包括營養學評價、新表達物質毒理學評價、致敏性評價等。環境安全評估包括,靶標生物的抗性風險、對植物生態系統群落結構和有害生物地位演化的影響、轉基因作物對非粑性生物的影響、轉基因植物的功能效率評價、基因漂移的環境影響、生存競爭能力等。
對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涌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能夠通過國家轉基因安全評估的轉基因生物,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安全問題的。并且大家在市場上經常看到的圣女果、大個兒彩椒、小南瓜、小黃瓜等并不是轉基因產品,大家不用擔心。
對于網上流傳的眾多辨別轉基因食品的“偏方”,如根據個頭大小、長相、味道、季節、顏色和是否耐儲存等來判斷是否為轉基因產品,張涌教授認為是并不科學,沒有證據證明與這些有必然聯系,同時,轉基因動物食品的研究從全國范圍來看,也僅僅處于科研階段,在市場上目前沒有轉基因肉類和禽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