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北京、西安等大城市那場曠日持久的霧霾至今讓人心有余悸。一時間,霧霾、PM2.5成了“百度”上最熱門的詞匯之一。進入今年秋季,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再度爆發重霧霾,西安空氣質量也在大幅下降。記者從西安市環境監測網上看到,九月、十月的大部分天數,西安都是輕到重度污染,只有下雨的那幾天,空氣質量才能稍好一點兒。
霧霾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對人體究竟有哪些危害?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近日,記者深入多部門進行了采訪,對霧霾一探究竟。
霧霾,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去年那個難捱的冬天,你走在西安街頭留心觀察,從耄耋老人到花季少女直到學齡前兒童,口罩遮面已是司空見慣。家住菊花園的離休干部老張,原來幾乎風雨無阻,每天都要到文昌門外的環城公園打上兩趟“楊氏太極”,但在去年那個霧霾沉沉的冬天,他一出門就會感到胸悶氣短,只能蟄伏在家中。這還不算“要緊”,他的一位老戰友原來就有哮喘的病根,去年冬天在霧霾的影響下病情加重,還去醫院急救了幾回。
時間來到今年,情況沒有絲毫好轉。
在上海某合資企業工作的西安人小楊對記者說,他大學畢業后一直租住在糜家橋城中村的頂樓。閑時經常和哥們在家聊天,晚上望著星星談著未來。2005年他離開西安到上海之前,西安天還比較藍,雖然也有陰霾天,都是少數時候或者冬天出現。可是自從2008年以后,每次回家無論是春夏秋冬,天空都是灰蒙蒙,即使雨后也洗刷不掉。他家在西安遠郊三環以外的斗門鎮,離西安坐公交要1個多小時,現在也被陰霾籠罩。
最近,廣西巴馬縣“長壽村”正在被媒體熱炒。巴馬縣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當地人幾無腫瘤,多數老人無疾而終。一個僅有515人的屯,百歲老人多達7人,是國際上“世界長壽之鄉”標準的近200倍。許多人慕名前來尋找延壽的靈丹妙藥。據科學家測定,巴馬空氣的負氧離子很高,而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和“長壽素”,這恐怕就是長壽秘訣之一。
我們的生命須臾離不開空氣,當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為奢侈時,能不令人痛心疾首?長壽村的熱炒,折射出人們對當下生存環境的無奈與期盼。
10月24日,西安市長樂路一建筑工地,一名工人正在調試霧化噴淋系統。據悉,安裝該系統后,將對建筑工地揚塵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記者 賀建榮攝
霧霾,我們究竟了解多少
究竟什么是PM2.5,你對PM2.5了解多少?16日記者采訪了省氣象局農業遙感信息中心主任范建忠,告訴你霧霾“鮮為人知”的一面。
他說,PM2.5就是空氣中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負載大量有害物質穿過鼻纖毛,直接進入肺泡,甚至滲進血液。別看它個頭很小,還不到人類頭發絲的1/20,但是對空氣質量的破壞性和人類的危害卻是巨大的。科學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在我國,直到今年4月19日,PM2.5的中文名字才塵埃落定——“細顆粒物”。
他從天氣角度解釋說,霧、霾區別在于,霧是低層水汽發生過飽和凝結而成的氣象現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濃,日出后漸漸消散,對人體幾乎沒有危害。而霾(俗稱也叫霧霾)是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等顆粒均勻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氣混濁,有時發出刺鼻的氣味,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霾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主要成分就是PM2.5。沙塵天氣是風將地面塵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氣混濁的一種天氣現象的統稱,帶來的是較大顆粒,化學成分相對簡單,對人體的健康危害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