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在陜西省又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呢?據范主任講,氣象觀測數據顯示,陜西省關中地區是霧霾天氣的高發區,關中中、東部霧霾天氣日數最多,中心在秦嶺北麓的長安、藍田、華縣和華陰一帶,年均35天左右,其次是陜南的漢中盆地,中心在城固和洋縣,年均30天左右。運用衛星遙感數據對近10年來關中地區大氣顆粒物分布進行分析,初步結論主要有兩點:關中污染物的分布跟關中地形和風向相關,主要分布在關中東部。近10年關中地區顆粒物中粒徑較細的粒子(包括PM2.5)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其中中東部最為顯著。關中地區地處一個狹長的谷帶,靜風天氣多,近年來城市發展中建筑物密集,造成污染不易擴散,容易形成霧霾天氣。
霧霾究竟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專家的一席話,會讓人瞬間脊背發涼。
“從我們醫院臨床看,呼吸道疾病已經成為致人死亡的第一大殺手,這也與全國三級甲等醫院的統計數字相吻合。如果空氣質量繼續這樣惡化下去,不出十年,50%的死亡都是由肺癌引起的。”10月15日,記者采訪西安唐都醫院呼吸科主任金發光時,他憂心忡忡地說。
有著幾十年臨床經驗的金主任說,在他看過的病人里,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小。以前大多在50歲以上,而且得病大多是不良嗜好造成的,現在十幾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得肺癌已是屢見不鮮,最小的肺癌病人只有三歲。造成這樣的惡果,與我們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
治霾,我們能否開出對癥的藥方
誰是致霾的元兇?17日記者走訪了省環保廳。據有關專家介紹,就西安市而言,細顆粒物產生的主要領域有五個方面:工業燃煤污染源;機動車尾氣污染;揚塵排放;生活污染源,主要有飲食業油煙、家庭取暖煤爐、干洗業、生活垃圾和落葉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農業污染源,秸稈等農業廢物焚燒等。以上前三類來源排放的污染物是PM2.5的主要產生源,約占總量的75%以上。
西安地處關中盆地,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從地理環境上看,屬于“污染天井”,污染物不易清除,就在內部循環、累積。渭南、咸陽、寶雞等城市排放的污染物擴散不出去,都會相互影響。只是西安空氣質量會表現得更差,因為西安工業企業發達、人為活動劇烈,污染物疊加累積反應,水漲船高,表現為更嚴重的霧霾現象??傮w來看,西安本地源的污染占六七成,而郊區和周邊連片城市排放的污染輸送占三四成。
如何在“霾伏”中突圍?
今年三月份,西安市曾邀請了一批專家學者共同為西安的治霾減霾進行把脈,建言獻策,專家們開出了他們的藥方。
針對致霾的元兇之一——機動車,專家們指出,要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必須實施機動車高排放標準,加快油品升級,同時加速淘汰老舊車。要進一步加大緩堵保暢措施,提高城市繁華核心區的停車費標準。
說起工業污染,專家指出,就陜西省而言,現階段處于快速發展期,產業結構偏重,大氣污染的排放強度總體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就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決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產業。專家建議,在西安100公里之內不要保留重污染企業。
專家提出,要加快燃煤鍋爐的拆改和污染防治,發展和使用清潔能源。對露天夜市燒烤進行規范整治,杜絕燒烤油煙污染;嚴格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禁止焚燒垃圾、落葉、廢棄物等。對于建筑施工單位,應把防塵控塵資金納入建筑工程預算的“硬成本”,建立綠色施工和積塵監測制度。
西安市還打算在城市規劃上做文章,實施生態隔離體系規劃,用秦嶺地勢將山風引過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微氣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