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打響鐵腕治霾攻堅戰
追回那記憶中的藍天白云,既是公眾的期盼,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國務院9月12日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投入1.75萬億元治理大氣污染。而陜西省是霧霾肆虐的重災區,早在今年春天,省上就開始出重拳、下猛藥,先后出臺了《陜西省全面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工作方案》、《陜西城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暫行)》和《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計劃(2013)》,采取34條硬性措施,全面推進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藍天行動。此舉得到國家環保部高度評價,認為陜西見事早、行動快、措施硬、作風實,并將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方案》作為兩個典型材料之一報送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參閱。
省環保廳負責人告訴記者,環境監測結果表明,關中地區單位面積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關中城市群已經成為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被列入全國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區域“三區十群”。去冬今春,西安市連續數月空氣質量指數排全國倒數十名之列。這樣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決起來也不是那么簡單,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治理霧霾任重而道遠。省上計劃分三步走,最終到2030年,經過十八年的努力,基本消除霧霾污染天氣,實現天藍、水清、地綠、城美、空氣清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陜西目標。
相關地市的黨政一把手親自披掛上陣,吹響了治污減霾的號角!
近日,西安市發起了一場治霾攻堅戰,以確保在年內退出全國重點監測的74個城市后十名。截至9月底,全市共拆除燃煤鍋爐500臺,煤改清潔能源35434戶,查處違法駛入禁行區的“黃標車”、“無標車”2.8萬余例,查處揚塵污染問題1190件。最近,在極重污染日全市除公交車、出租車及其他特殊車輛外的機動車都實行單雙號限行的規定,正在醞釀之中。
10月1日,渭南市政府印發通報,對經巡查發現焚燒秸稈的臨渭區、華陰市、華縣、大荔縣、蒲城縣、潼關縣和經開區等7個縣(市、區)政府予以通報批評并經濟處罰1320萬元。今年總投資3.4億元,完成華電蒲城發電有限公司5、6號機組脫硝工程、新元發電公司脫硫除塵工程、全市3條日產大于25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脫硝工程、渭河煤化工集團公司1、2號鍋爐脫硫脫硝除塵工程等10個項目。市中心建成規模以上餐飲服務業區域,完成油煙治理。繼續加強建筑揚塵和道路揚塵污染控制。擴大城區“黃標車”和“無標車”限行區域,完成3236輛“黃標車”淘汰任務。
今年截至目前,咸陽市拆改20噸以下燃煤鍋爐119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3464輛,關閉城區周圍4家儲煤場,市區100平方米以上餐飲業122家,已經完成油煙治理115家。
年初,寶雞市規劃部門在市區工地上的132個建筑工地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如果工地施工過程中出現大面積揚塵作業,將難逃這些“天眼”監控。今年6月15日開始,分批淘汰“消化不良”的黃標車,提前淘汰的運營類黃標車補貼標準最高為1.8萬元,最低5000元。水泥業是空氣“污染大戶”。2012年,寶雞市水泥年產量超過950萬噸,據市環保部門測定,全市水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每年達到驚人的1.3萬噸。必須給水泥業加上“透析”裝置,控制有害物排放量。目前,寶雞市正在給全市幾家大的水泥廠安裝脫硝裝置。
千萬不要以為治理霧霾僅僅是政府的事。我們人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老百姓也應該直面污染嚴重的“現實”,增強環保意識,開展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少開幾趟汽車、少吃幾次烤肉、少放一次爆竹也是對減少PM2.5的一種貢獻,讓參與環?;顒硬辉偈莻€別行為,而更是一種大眾的理念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