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十月初一,我國傳統的寒衣節。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祭奠先人,表達哀思。在西安的一些公墓,記者看到有大量的市民前來祭祀逝去的親人,由于很多人都是開車前來,因此造成了公墓外的交通擁堵。
寒衣節又被稱為祭祖節、燒衣節、授衣節等,與清明節、中元節類似,是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舊時,農歷十月初一被認為是冬天的開始,婦女們要親手縫制寒衣,送給遠方的親人。如果親人已經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在這一天到墳前燒掉,所以叫“寒衣節”,也有“十月一,送寒衣”的說法。十月初一燒寒衣,寄托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今天(11月3日)上午10點多,在西安鳳棲山公墓外的雁引路,記者看到,前來祭祀的車輛排起了長隊,在進入公墓的丁子路口車輛發生了擁堵,執勤交警和公墓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疏導。
墓園工作人員:早都不讓走這條路,你給咱繞一下,停到外面都一樣。
執勤交警:往邊上停,往邊上停。
執勤交警告訴記者,他們從早晨7點多在這進行交通疏導,為減小擁堵,他們臨時讓車輛在路邊按秩序停放,但由于車輛太多,仍然間斷性地發生擁堵。
執勤交警:沒辦法,車太多了,只能靠路邊停。
記者:那咱們現在怎么辦?
執勤交警:只能加強疏導。
記者發現,除了車多人多,車輛難以行進外,一些私家車隨意停放、掉頭等情況也加劇了這一路段的擁堵。
記者:堵不堵?
西安市民:堵,堵了兩個多小時,三個小時了。
記者:為什么?
西安市民:素質,素質太差,亂停亂插,你看這個車停在這干啥。
墓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墓園內的停車場已經停滿,由于車輛太多,為了保證公墓園區內的安全,他們臨時封住了墓園的入口。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也只能加派人手進行疏導,確保市民能夠有序進行祭祀。
墓園外車輛擁堵,墓園內也是人滿為患,人們通過放鞭炮、燒紙等方式寄托著哀思。記者調查中發現,雖然民政部門和墓園一直在倡導文明祭祀,但想要人們放棄傳統的祭祀方式,選用鮮花、水果等祭祀,還需要時間。
在一些公墓墓園內,記者發現,多數市民都能租用園方提供的鐵桶燒紙,并在燒完后將灰燼倒進垃圾桶。可有一些市民直接將紙在墓前進行焚燒,燒過后就把灰燼留在地上。而墓園內不時就會傳來陣陣鞭炮聲,產生的煙塵久久難以散去。
鳳棲山南區墓園工作人員毋鐵柔:燒紙對空氣不好,燒紙煙塵滿天飛,再一個干燥的東西,容易引起火災,放炮也是,一放炮一大堆煙。
墓園工作人員說,其實他們一直都在宣傳鮮花、綠色環保等祭掃方式,不要在墓園內燒紙、燃放鞭炮,但效果并不明顯。
鳳棲山南區墓園工作人員毋鐵柔:但這畢竟是傳統根深蒂固,好多人還是根據傳統走,現在墓園有一大半人來了,都是燒紙放鞭炮,一燒紙一大堆,放鞭炮也是一大堆殘渣,給我們造成的工作量,工人一天天往外拉垃圾。
采訪中,記者發現也有人尤其是年輕人,已經開始選用鮮花、水果等方式進行祭祀。有的市民表示,如今雖然大家都慢慢意識到了傳統祭祀方式對環境的危害,但傳統的祭祀方式深入人心,所以要改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西安市民:我不放炮,我一般就是放個鮮花。
記者:你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方式?
西安市民:環保,你看現在的大氣污染這么嚴重。
西安市民:我們現在逐漸有這個意識,環保,像我們今天來就帶的獻花。(改變)得有個過程,觀念在轉變,像今年鮮花帶的比較多。
記者了解到,由于路途遙遠或交通不便,為了寄托哀思,這幾天很多人會在十字路口燒紙錢和貢品,街道兩旁的人行道上留下了許多灰燼,有些地方兩步一片,三步一堆十分密集,焚燒所產生的煙霧不但污染了環境,也給環衛工人的清掃帶來很大難度。有網友發微博稱,一些市民竟然不顧安全,在明令禁止不得有明火出現的天然氣管道旁燒起了紙錢。(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