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省都是從當年1月1日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明年1月1日是否會再次調整?昨日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目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方案已上報,但何時調整還不確定。
工資性收入是陜西城鄉居民收入的第一來源,在家庭收入中占據主要地位。據統計,2003——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由5170元提高到15547元,增長2倍,年均增速13%;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達68.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5個百分點;居民增收主要依賴于政策性增資。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由616元提高到2728元,增長3.4倍。
但是,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水平偏低制約了居民收入的整體提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2012年陜西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9.7%,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1789元,差距相當于1個半月的工資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9.1%,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718元,差距相當于3個月的工資收入。盡管最低工資標準連年提高,但工資性收入增長速度與居民預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1月1日調整后,我省最低工資標準分別是,一類工資區為1150元/月,二類區1050元/月,三類區950元/月,四類區870元/月。
據統計,今年9月底,全國有24個地區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后,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達到1620元,是全國最高;其次是深圳1600元;陜西1150元位居第23位。
考慮到經濟發展狀況、職工收入提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省人社廳近期制訂了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方案,方案已經提交省政府,經過省政府批準后才能實施。(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