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為此,我省加大力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全省已形成政府一把手牽頭掛帥,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的工作協調機制。僅去年一年,全省就有105萬農村居民實現進城落戶。
其實,早在2010年7月,我省便出臺了《關于加大力度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意見》,成為全國較早實施農村居民進城落戶政策的省份之一。去年初全省農村工作會又明確提出:“允許農民帶著土地權利進城落戶,不得剝奪他們的合法財產權”,并不斷放寬中小城市進城落戶條件。
城鎮化發展,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對城鎮的承載力也提出挑戰。逐步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就成了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
去年以來,我省以提高綜合承載能力為目標,統籌推進35個重點示范鎮和31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移民搬遷等工作。其中,保障房建設連續3年走在全國前列。僅去年1—11月,全省開工建設35.58萬套,竣工18.06萬套。陜南、陜北移民搬遷進展順利,今年集中安置項目開工677個,房屋主體完工5.7萬戶。重點示范鎮3年累計開工1508個,投資245.7億元,文化旅游名鎮規劃編制也將全面完成。重點示范鎮綜合承載力顯著增強,一批新興工業區、現代農業園區、文化旅游區、倉儲物流區相繼建成,吸引了大批企業落戶,促進了農民增收。
城鎮化的核心,是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一體化、均等化。為此,我省不斷完善相關保障措施,幫助進城落戶農民改善生活提高質量。
在幫助進城農民解決就業、社會保障方面,我省年初明確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資金、信貸、市場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公平的就業環境和更多的就業崗位。渭南市進城務工農民在求職、考試、招聘、錄用和參軍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農民工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對自主創業給予小額貸款支持等舉措,充分維護進城農民利益。楊陵區建立了農村居民在城鎮落戶后的社會保障補貼政策,涉及基本生活保障、教育補助、養老補助、醫療補助等多個方面,解除了他們的顧慮,維護了他們的尊嚴。
如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下,我省農民進城落戶工作穩步推進。截至去年7月底,全省已進城落戶358萬新居民,完成“十二五”期間600萬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戶目標任務的59.7%。今后,我省將在加大城市承載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各項政策落實力度,做好后續服務管理,增強產業帶動,推動城鎮化由量到質的穩步提升,讓更多進城農民開啟幸福新生活。(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