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我國法定的植樹節日,那么你可知道植樹節與孫中山先生有什么關系?路旁栽種樹木最早是由何人從何時在何地首創的呢?全世界各國的植樹節的名稱和時間又是什么呢?
道旁植樹最早始于陜西
我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于1400多年前從陜西首創的。
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資治通鑒》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今西安市西北)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后,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沖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并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陜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鐘,十分喜愛并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征,被確定為市樹。
孫中山與植樹節
3月12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日,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一棵樹的價值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約196000美元。
各國植樹節時間
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一些國家歡度植樹節:
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法國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