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在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不再一味追求高速發展,而是尋求一個適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新速度。對此,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也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為穩增長助力。
今年年初,我國經濟運行一度表現出的較明顯的下行壓力,政府開始出臺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二季度數據公布后,宏觀調控的成績已經開始顯現,經濟開始“緩中趨穩”。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812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23871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25361億元,增長8.0%。
適應新常態 尋求長期發展
中國經濟已步入“三期疊加”的新常態,緩中趨穩、穩中求進的走勢顯然是被決策層所認可,并且是希望看到的結果?!叭诏B加”中的“三期”指的是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赴河南調研時表示,中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新常態”的提法,意味著中國不會再對經濟短期波動做出過度反應,政策制定將更加注重“長期發展情況”。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新常態意味著各方需要以新的視角和新的思維來看待中國經濟。雖然中國GDP增速近幾個季度出現了回落,但如果拋開短期變化,站在長期視角和中國宏觀經濟大變革的高度,就會發現這些短期波動都很正常。
經濟運行仍處合理區間 需深入研究潛在增長率
各項數據反映,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仍處于合理區間。此前媒體報道,李克強總理在英國倫敦智庫發表演講說:“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中國政府對經濟的運行實行區間調控、定向調控,保證它的下限不越過7.5%。” 7.5%比原來的7%下線提高,頓時,這引發了市場的強烈反應。
在近日召開的座談會上,李克強針對這點進行解釋:“在英國的演講是脫稿演說,翻譯人員漏掉了‘about(左右)’一詞,應該是7.5%左右。只要我們的發展有就業、增收入,有質量、提效益,節能環保,沒有水分,實實在在,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崩羁藦娬J為,要深入研究中國的潛在增長率究竟是多少,這是確定合適增速的關鍵。
宏觀調控呈四大亮點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近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認為,上半年宏觀調控呈現出四大亮點:一是一以貫之地體現了“讓市場充分起作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調控理念;二是在維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框架不變的同時,成功地貫徹宏觀調控的“相機抉擇”原則,以“微刺激”有效推進了“穩增長”,并提振了市場信心;三是在宏觀調控中鮮明地運用供給管理方式和手段,注重區別對待,突出重點,強調結構優化,兼顧一般;四是把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有機結合,把短期與中長期目標有效銜接。
賈康預計,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將重演前兩年“前低后高”軌跡,使全年經濟增速達到7.5%之上。他建議,在下半年的調控中,有關部門總結把“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有效結合起來、更多注重“在供給端發力”的成功經驗,進一步跟蹤國民經濟運行動態并前瞻性地考慮政策儲備與項目儲備,在全面改革深化推進過程中,使我國宏觀調控更好地體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取向和促改革、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功能與效應。
前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日前也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國際國內充滿新機遇,完全可能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他認為,中國經濟不僅可以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而且能夠使經濟社會發展穩步邁向中高端水平。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