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接近尾聲,上海曬出了上千字整改清單,歸納了整治過程中發現的19類問題。記者獲悉,與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前相比,上海共壓縮會議19.65%,壓縮文件11.50%,壓縮評比達標表彰活動386項,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94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13479個,涉及9931人;壓縮“三公”經費23.56%,其中第二批活動單位共壓縮辦公經費34.89%,減少因公臨時出國(境)457批次,共2037人。
大力整治群眾辦事難
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消息,9月17日,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簽署了上海專項整治情況報告。報告顯示,上海大力整治群眾辦事難,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主義行為嚴懲不貸,共計查處“吃拿卡要”、“庸懶散拖”問題48個,涉及48人。
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上海各級黨委用實際行動轉變作風,政府主動跨前一步,加快鋪設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靜安區委在活動中以“看重基層、服務基層”的理念為基層創造便捷體驗,全面推進居委會約請職能部門機制,促進了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有效對接,切實解決了一批社區難題。寶山區制定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管理辦法》,通過督辦、協調、上報等機制,努力改善以往承辦單位辦事拖延、相互推諉、態度冷漠等頑癥,用嚴格的制度使“一批了之、一轉了之”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無處藏身,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嘉定區徐行鎮則推出“百姓訴求單”,改原先被動坐等上門聽意見為填寫訴求單主動提意見,并要求黨員干部隨時收集、限時處理、及時反饋。村民李根林通過訴求單反映,其子常年臥病在床,無法到區行政服務中心拍攝身份證照片。第二天,村干部便聯系社區民警上門服務,還特意請來理發師幫小伙修飾一番。
26人因公款吃喝等被問責
19類整治問題中,“公款送禮、公款吃喝、奢侈浪費”等問題赫然在列。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上海共查處在公務活動和節日期間贈送、接受禮品、禮金和各種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255人,查處公款大吃大喝、參與高消費問題11個,涉及26人。
9月29日,上海市紀委最新通報的一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再次掀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熱烈討論:上海社會科學院某正局級領導使用公款與有關人員在酒店聚餐,共計消費4068元,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并全額退賠餐費。在某政府機關工作的青年黨員小劉通過市紀委官方微博“風清上海”點贊:“上級接待、單位聚餐、領導吃喝,從前動輒成千上萬,就連新進的年輕人都見怪不怪,這一次大家真正看到了市委整頓四風的堅定決心。”
上海嚴懲“四風”問題,廣大普通百姓有目共睹。國慶期間,在某知名飯店打工的喬阿姨從菜場買了條一斤多重的筍殼魚給孩子嘗鮮。她說,公款吃喝受到遏制,“現在,到菜場買筍殼魚、石斑魚等,價格還不到飯店的一半——我們也吃得起了。”
轉作風的正能量自上而下層層傳導
“找準病根才能對癥下藥,一些‘四風’問題表現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位區委主要領導坦率地告訴記者,“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整頓“四風”,必先從上級部門改起,從領導干部自身做起,才能正風肅紀,把轉作風的正能量層層傳導下去。
長寧區委明確規定,區委常委每人聯系1至2家基層單位,深入聯系點每年不少于2次,每季度接待群眾來訪不少于2個半天。一批機關干部下到基層一線,以接地氣的實干作風走到群眾家門口、心坎里。江蘇街道黨工委抽調4名處級干部和5名科級干部深入動遷現場,幫助鎮寧路405弄、465弄兩塊舊改基地每戶家庭拿到了合理的獎勵款,基地實現了100%簽約。
黨的群眾路線已經“走”到了群眾家門口,全市各級黨委清醒地認識到,越往后作風建設面臨的困難往往越多。不少區縣將問題整改與建立轉變作風的長效機制緊密結合,通過制度保障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奉賢區金匯鎮黨委組織19名區管干部利用雙休日到各村居聯系點擔任“雙休日書記”,每月下村居不少于2次,幫助村居“兩委”班子共同解決各類疑難雜癥。每次下村居回來后,領導干部還要撰寫《民情走訪錄》,總結經驗、教訓、啟示等,對已解決的問題評估效果,對暫時不能解決的也要做好解釋說明。 記者 李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