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走出大學校園,到政府部門掛職鍛煉,推進高校與地方的協同創新發展。10月11日,東莞理工學院召開青年教師掛職鍛煉工作座談會,在2013年8月派出6名青年教師之后,今年再次派出8名青年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鍛煉。
8名青年教師奔赴政府掛職
近日,東莞市委組織部下發文件,同意東莞理工學院第二批青年教師到市直部門、園區或鎮(街)掛職鍛煉,朱杰等8名青年教師分別擔任局長或鎮長助理,掛職時間為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
從2013年8月開始,東莞理工學院創新高校與地方“協同創新”發展的方式,選派了青年教師到相關市直機關、產業園區和鎮(街)脫產掛職鍛煉,掛職時間為一年。最終,首批6名40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大部分具有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的青年教師獲得掛職鍛煉的機會。
經過一年的掛職鍛煉,6名青年教師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曾洪鑫參與編寫《東莞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等調研報告,發現目前制約地方發展的重要因素、薄弱環節、瓶頸問題等,組織團隊研究解決辦法;魏亞東協助大朗鎮探索和研究提高村級集體資產經營與管理、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產權制度、村級集體經濟轉型與統籌管理等農村工作科學化水平。黃輝宇為橫瀝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獲得東莞市重大科技專項資金支持,完成3D打印科普教育基地項目的申報工作,參與組建東莞市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及規劃橫瀝鎮3D打印創新產業孵化園。
魏亞東說,通過一年來的學習和鍛煉,自己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將繼續掛職一年,以推進圍繞散裂中子源的建設和發展、圍繞散裂中子源相關的產業布局來培養人才以及東莞(大朗)科學城的建設,同時在大朗選擇合適的企業共同研究建立研究院,以企業為依托,政府支持,探索建設東莞理工學院大朗工業技術研究院。
要做地方發展的“智囊團”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的做法,橫瀝鎮委書記陳錫穩說,大學是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地方,承擔著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重任,研究成果要應用到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鎮(街)的領導班子,平均學歷不算高。所以,高學歷青年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提升領導班子的學歷結構,實現地方與高校的雙贏。
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說,在全國高校范圍來看,青年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并不是新鮮事物,但像理工學院有系統安排、有序推進的,就比較少。這一做法的目的是發揮大學是地方發展“智力源”的作用,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搭建學校與東莞“協同創新”發展的平臺。
他說,東莞的社會經濟發展已經到了轉型的關鍵期,要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就要加強創新驅動,實現持續創新,而高校青年教師到政府部門掛職,就是要到一線、現場去,接地氣地了解地方需求,增長才干,把地方需要與高校科研更好地結合起來,增進雙方對工作的共識。(吳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