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建立黔湘桂跨省矛盾聯防聯調機制
“親情邊界”譜寫和諧序曲
貴州從江縣司法局和廣西融水縣司法局聯合舉辦“普法沿邊行”法制文藝匯演,圖為侗族姑娘以侗歌侗戲形式向群眾宣傳法律法規
黔東南州地處貴州東南部,南與廣西、東與湖南省接邊,跨省邊際地區廣闊,不少村寨“一腳踏兩省、兩省共雞鳴”。隨著區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除傳統矛盾糾紛外,因地界劃分、資源開發、權屬確認、工程建設等引發的省際矛盾糾紛時有發生,黔東南州打破區域限制,與湘、桂兩省建立跨省矛盾聯防聯調機制,強化對接邊地區各類矛盾糾紛定期排查、預防化解、聯合調解,共同搭建跨省的州、縣、鄉、村四級聯防聯調平臺,聯合化解各類民間矛盾糾紛,確保接邊地區群眾安定團結,奏響了“親情邊界”和諧樂章。
黔東南州司法局與懷化市司法局簽訂聯防聯調協議
一、建章立制,聯合調解,打造和諧邊界
“湖南老板挖礦挖到我們地界上了,找他們麻煩去!”湖南新晃縣凳寨鄉一煤矸石場作業時,越界挖了貴州三穗縣雪洞鎮界牌村的山,十余名村民聚集阻止石場開工,要求賠償毀壞山林損失10萬元,群體性暴力事件一觸即發,兩村村干和調解員及時趕到,好在兩地簽有《湘黔邊界聯防聯調聯治協議》,經現場勘界和耐心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一起接邊侵權糾紛得到了圓滿化解。
貴州錦屏縣大同鄉大興村與湖南靖州縣大堡子鎮巖彎村接邊,因“麥沖頭”山林界線不清,糾紛不斷,致使60余畝荒坡爭議至今,成為村委的一塊“心病”。錦屏縣司法局和靖州縣司法局簽訂了《接邊地區聯防聯調協議書》后,充分發揮邊界聯防聯調機制的優勢,通過實地勘查指認和圖紙對比,既尊重歷史沿革的習慣,又兼顧現實管理和生產生活的需要,最終雙方簽定了山林權屬協議書,共同經營,這片“結怨林”成為跨省兩村的“友誼林”。
多年來,為處理好黔湘桂接邊地區群眾關系,有效預防和及時調處各類矛盾糾紛,貴州省黔東南州司法局積極探索建立跨省接邊地區矛盾糾紛聯防聯調機制,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黔東南州與湖南省懷化市、廣西柳州市簽訂了《黔湘桂跨省邊界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協議書》,將省際邊界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工作列為三地平安創建的重要內容。黔東南州黎平、三穗、錦屏、從江等各縣接邊鄉鎮與接邊鄉鎮相繼簽定《邊界聯防聯調聯治協議書》和《創建平安邊界協議書》,共同制定了《邊際地區山林、土地、水事等糾紛處置機制》、《邊際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處置實施辦法》、《接邊地區糾紛信息排查通報和反饋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確了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加強邊際民間糾紛聯防聯調工作目標、調解程序和調解職責,同時建立健全接邊地區民間糾紛聯席會議、聯合調解、信息排查通報和反饋、調處檔案管理制度等互通工作機制。
通過夯實基礎,接邊鄉鎮堅持定期排查矛盾糾紛,接邊各村由村“兩委”班子、調解主任、治保主任擔任邊界聯防、聯調、聯控信息員和調解員,做到相鄰邊界村每月排查一次,小糾紛在村一級解決,較大的糾紛在鄉鎮解決,跨省際的矛盾糾紛由鄉鎮及時向縣里匯報并啟動省際邊界人民調解協作機制處理,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左右協調、依靠基層、多方參與”的大調解網絡體系,實現矛盾糾紛“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2012年以來,黔湘桂三地共同調處各類糾紛90起,其中山林土地糾紛28件,征地拆遷糾紛25件,接邊地區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持續低發,有力地維護了接邊地區的社會平安和諧穩定,促進區域合作共同發展。
“兩省村”黎平縣龍額鎮登曬村“黔桂邊界和諧球場”竣工
二、走訪互通,攜手預防,打造親情邊界
“界牌村幫我們村修通了通村公路,我們就像一家人……”貴州三穗縣雪洞鎮界牌界牌村岑壩組與湖南新晃縣凳寨鄉安馬村岑盤組的通村公路通了,安馬村村民樂呵呵表示,“我們兩個村有什么大小事,大家聚攏商量就解決了。”
貴州三穗縣雪洞鎮界牌村與湖南凳寨鄉安馬村接壤,其中,界牌村的岑壩組與安馬村的岑盤組是同一自然寨,雙方田土相連,彼此依靠聯系密切。2013年,三穗縣雪洞鎮界牌村實施國家一事一議工程,對村組道路實施硬化,為了便于通行,需要從界牌村保學坑腳起至新晃縣凳寨鄉安馬村岑壩組通過,但修路需要占用到雙方村民的一些田地,得知這一情況后,雙邊鄉鎮高度重視,立即啟動“聯動機制”,通過集體協商,在村民自愿的情況下,對村民給予一定的占地補償,界牌村提供水泥等物資,兩村村民共同投工投勞。2013年9月,2公里的通村公路如期竣工,兩村村民的“走親戚”更方便了,通村公路成了跨省兩個村組的“連心路”。
為實現工作機制常態化,黔東南州的接邊縣市、鄉鎮每年定期召開湘黔桂三省區調處工作聯席交流會、接邊地區矛盾糾紛聯調聯防協作會、親情邊界創建工作會議,接邊縣、鄉黨委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門匯聚一堂,加強與省際接連地區的聯系與交流,總結聯防聯調工作,討論研究存在的新問題、新情況,并進行年度主管縣市、鄉鎮交接儀式,各成員單位建立了通訊錄,并通過電話、平時走動交往等形式進行信息交流,將情況互相進行通報,隨時隨地保持各聯防聯調成員單位間的聯系,真正做到定期排查,隨時疏導,把信息互通做在最早之時,把問題控制在最小狀態,把矛盾解決在萌芽之中。
貴州黎平縣龍額鎮、地坪鄉、從江縣慶云鄉和廣西三江縣富祿鄉黨委政府代表簽訂聯防聯調公約
黔東南州三穗縣雪洞鎮,近年來創新聯誼聯防聯調聯治“四聯”工作機制,堅持在感情上聯誼、機制上聯防、信息上聯通、調解上聯手,專門成立了黔湘邊界聯調委員會,專門負責組織協調接邊地區的矛盾糾紛的調處工作,把聯合排查和法制宣傳教育作為常態化工作,切實做到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在“四聯”的基礎上,提出邊界六聯機制,進一步升華到聯合發展,聯創省際和諧環境。四年來,接邊地區刑事案件年下降8.25%,治安案件年下降6.5%,沒有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發生,接邊地區僅發生矛盾糾紛6起,調解率、調解成功率均為100%,
邊界有界,親情無界。依托接邊地區存在較多姻親關系、頻繁的邊貿活動和民間交往的實際,鄉鎮政府因勢利導,接邊鄉鎮黨委政府建立工作聯席機制,接邊當地村兩委通過村干部經?;ピL,雙方村民聯合開展傳統節日民俗活動,建立互信睦鄰友好關系,實現 “地區聯席”、“干部聯誼”、“ 群眾聯歡”的良好效果。
黎平縣龍額鄉登曬村與廣西三江縣毗鄰,村中154戶屬黎平管轄、22戶屬三江管轄,是名副其實的“兩省村”。黎平縣主動與三江縣協商,在登曬村建立了首個跨省聯合黨支部,又成立“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調處接邊民間糾紛,堅決預防和克服地方、部門保護主義,不護短,不遷就。為增強雙邊村民感情,當地利用“新米節”、“河歌節”、“楊家節”、“三月三”等民族節慶活動,邀請接邊村寨群眾參加蘆笙賽、籃球賽、演侗戲等豐富多彩的民族聯誼活動,龍額鎮每年與廣西接邊鄉鎮黨委政府開展聯誼活動2次以上,接邊村寨群眾共舉辦各類民間活動62場次,以此增進了兩地干部群眾的團結互助、友好往來。同時,黔桂鼓樓、黔桂戲臺、黔桂學校、黔桂球場、黔桂油路等“黔桂字號”的公共設施紛紛建設,兩地村寨群眾相處更加和諧。近10年來,龍額鎮從未發生重大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特別是以登曬村為中心的接邊村寨自2007年創建平安邊界以來,創造了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均為零的奇跡,成功探索出一條平安邊界社會管理的好路子。
黔湘桂“三大糾紛”調處聯席會上值班縣交接紅旗
三、沿邊普法,巡回宣傳,打造法制邊界
“侗族大歌唱起來,普法小品演起來……”在貴州從江縣斗里鄉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蘆笙節上,侗鄉群眾載歌載舞,吹起蘆笙、唱起“多耶”歌,宣傳國家法律法規。民間節日成為黔桂兩省(區)的各縣市司法部門舉辦的“普法沿邊行”重要載體。
貴州從江縣與廣西融水縣接邊,兩地在法制宣傳教育上,針對接邊地區同為侗族聚居地,民族文化、生活習俗互通的特點,整合侗族文化資源,每年秋收農閑時節定期舉行“普法沿邊行”法制宣傳活動,以侗歌、侗戲為普法載體,在兩縣接邊村寨開展法制文藝巡回匯演,以發生在百姓身邊的故事為題材,結合當前接邊農村地區山林糾紛、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庭糾紛、計劃生育等案件多發而導致矛盾發生的特點,精心編排,將法律知識通俗、生動、易懂的與百姓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數以萬計的群眾爭相觀看,普法效果明顯。
黔湘桂接邊地區通過聯合舉辦的“普法沿邊行”、湘黔苗侗民歌大賽演出等接地氣的普法宣傳方式,將法制文化傳輸給廣大群眾,讓人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法制教育,受到了沿邊百姓的普遍歡迎。
“鄰里好,賽金寶;邊界寧,民心安。”黔東南州通過與湘、桂接邊地區共建邊際糾紛聯防聯調聯誼協作機制,促進邊際群眾友好相處,增進了民族情誼,譜寫了黔湘桂三地共創平安邊界、促進區域合作共同發展的新篇章。(戴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