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政治體制事關國家政權根本,如果改革道路和方向出問題,很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相當長時期以來,西式民主被一些人視為足以“終結歷史”的理想政治體制。但透過現象看本質,西式民主政體本身存在若干結構性缺陷,照搬照抄到中國來,不但行不通,甚至會把國家帶入災難深淵。
首先,西式民主的核心之一是所謂的自由選舉,而這種表面上“一人一票”的選舉民主,很難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政治的本質是政權問題,政權的關鍵是誰掌權的問題。就此而言,國體問題才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問題。民主只是政治統治的工具,根本沒有抽象的超階級的民主。表面上看,多黨競爭和自由選舉使每個公民都有參選勝出的機會,因而似乎最能體現民意。但在實踐操作中,競選則是資源、財富、勢力的比拼,缺乏財力支持的普通人根本無法在競爭中獲勝。
舉例說,在中東一些國家,早在殖民統治時期就建立了西式代議民主制度,但真正掌權的基本上都是傳統君主和大商人、大地主階層。在南亞,民主選舉幾十年,最終勝出的始終是幾大顯要家族成員。目前烏克蘭的民主博弈,同樣有大國背景下寡頭之爭的影子。即使是在被奉為“民主典范”的美國,選舉民主同樣是“富人的游戲”。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說過,我們當前的體制似乎是依據“一美元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來運行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西北大學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認為,代表商業利益的經濟精英和有組織群體,對美國政策擁有強大的獨立影響力,而基于大眾的利益群體和普通公民的獨立影響力較小或不具有影響力。2014年4月2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布取消個人對聯邦候選人及政黨參選活動的捐款總額上限,意味著為金錢操縱民主選舉進一步鋪平了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西式民主政治實際上是少數寡頭間的游戲,普通勞動人民只是陪襯的角色。在民主問題上,缺乏本質分析,一味將實現“民主自由”、變革政治體制視為“萬能靈藥”,而回避“到底誰真正掌權”這一主要矛盾,要么是真糊涂,要么是裝糊涂。
其次,西式民主政治強調分權制衡、多黨競爭、個人權利至上等,這些成分使其民主制度的維系往往以犧牲效率和政府效能為代價。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羅曾總結出一條“不可能定律”:少數服從多數的社會選擇方式并不能保證社會選擇的廣泛性、一致性、獨立性、非獨裁性,民主并不足以保證達到公共意志。換言之,政治多元表達與政府效能不可兼得。鄧小平同志當年曾這樣批評美國“三權分立”制度,“實際上有三個政府”,“對內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煩”。2013年美國政府與國會因債務上限問題相互扯皮,最終導致政府關門,就是西式民主制度機能障礙的突出體現。在民主化條件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這類問題更加嚴重,西式民主帶來的社會力量分散化和政府能力的弱化,實際是對政治穩定的威脅和經濟發展的掣肘。因此,一些發展中國家不顧國情,盲目推行西式民主,往往導致社會動蕩、民生凋敝乃至走向衰敗。
廣受關注的泰國、烏克蘭和埃及的民主困境就是典型案例。泰國早在1932年就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國家持續出現文官政府與軍人干政交替循環的局面。烏克蘭1991年獨立后改行西式民主,結果政局多年動蕩不定,經濟發展水平至今未超過獨立前。埃及2011年開始試水“民主化”,結果使國家陷入各派力量無休止的紛爭之中。這三個國家分屬亞洲、歐洲和非洲,卻同時上演了“民主導致衰敗”的景象。環顧世界,沒有哪個發展中國家因照搬西式民主而實現繁榮穩定。相反,西式民主經常將好端端的國家搞得雞犬不寧。事實充分證明,西式民主根本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萬能靈藥,決不能對其頂禮膜拜,奉為圭臬。
近代以來,中國也曾試圖借西式民主謀求國家復興,結果屢屢受挫。正像2014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比利時演講時所指出的,“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我國政治體制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在國體上,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在政體上,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政黨制度上,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同時,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是中國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可以說,中國現行政治體制是中國近代歷史大浪淘沙的結果,是人民的選擇。
我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是少數利益集團憑借金錢力量背后操縱。與只強調程序合法性卻掩蓋階級屬性的西式民主相比,中國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透明得多、實在得多、理直氣壯得多。二是議行合一、民主集中,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迅速、高效地完成社會動員,快速改變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的落后面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憑借這種體制優勢,中國發生滄桑巨變,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績,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事實。
正是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獨特優勢,使西方推崇的西式民主制度面臨挑戰。于是,一些人鼓吹西方制度優越、忽悠中國照搬西方制度的說教層出不窮。盡管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如實行任期制、差額選舉、基層民主自治等,但在他們眼里這些都不算數。說穿了,只有中國共產黨下臺,中國陷入混亂和動蕩,才算實現他們所謂的“民主化”。中國政治體制不是不需要深化改革,但改革應堅持走自己的道路,結合自己的國情,具有自己的特色。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脫離特殊性單獨存在的普遍性,因而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制度。況且,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千差萬別,也沒有相互“看齊”的要求和趨勢,中國政治體制更沒有必要向“西方民主”靠攏。一味妄自菲薄,照搬西式民主,只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混亂、動蕩和災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和根本原則。
習近平同志形象地比喻:鞋子合不合腳,穿了才知道。他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指出:“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必須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有機統一。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成功繞開“民主化陷阱”的正確道路。(田文林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