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在高原暖陽的照耀下,拉薩周邊山上的積雪泛著銀光。正值三九,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這也是一年中最溫暖的時刻——出席自治區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委員們,帶著對民生的關懷,懷揣對發展的期盼,走進政協禮堂,參加自治區政協十屆三次會議開幕會。
現場,區內外媒體記者又一次早早地守候在這里,用鏡頭、話筒捕捉政協委員們的參政故事。
身著獨具民族特色服裝的政協委員察多一出現,就吸引了記者們的眼光,紛紛上前采訪。察多來自察隅縣察隅鎮,這次是第一次參加政協會議,顯得稍微有些緊張。但一步入政協禮堂,她便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帶著全鎮鄉親們的重托,今年她帶來的提案主題是關于加大偏遠鄉鎮基礎設施建設。
會場之外,不時有攝影記者舉著“長槍短炮”,對準委員們按下快門,采訪他們今年提案的內容和關注的焦點。在這些委員們之中,有的和察多一樣是首次參會,有的已經多次參會,但他們都有著同樣期待的心情,懷著對我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建言獻策的美好心愿而來。
截至16日上午,政協提案組已收到委員們提交的提案70余件。這些提案圍繞區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有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展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民生等各個方面,涉及轉方式、調結構、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維護和諧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食品安全監管、優化城市交通管理、民族特色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
15時40分,自治區政協禮堂內響起嘹亮的國歌聲,又一屆盛會莊嚴啟幕。
“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助推美麗西藏建設。”口中念著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的內容,政協委員譚云高仔仔細細地把它們畫了出來。他說,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對于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把生態環境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進一步加強建設美麗西藏的對策研究。擁有豐富地理、文化資源的西藏,更應該把經濟發展和民族文化內涵緊密結合起來,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開幕會期間,政協委員齊美卓瑪手中的筆就一直沒有停過。她逐字逐句地聽著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羅松多吉所作的報告,翻開手中的本子,端端正正地記下重點。“報告用語準確,其中很多思路都很好,我回去后要好好地學習消化。”齊美卓瑪說。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在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講政治、敢擔當、有作為,全力推動我區政協事業科學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六個西藏’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臺上話音剛落,在座的委員們熱烈的掌聲頃刻在會場響起,久久不能平息。
走出會場,委員們依然心緒難平。面對記者的采訪,他們暢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積極出思路、謀良策。
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改革大棋將如何繼續“落子”?依法治藏將如何更好實施?
“作為政協委員,又是企業人士,我將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提交出更多高質量的提案。”政協委員丹巴告訴記者,作為農牧民施工隊的經理,在我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好形勢下,他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充滿期待。
小心翼翼地把會議文件裝進公文包,帶著笑容輕松地走出會場,政協委員、山南地區佛協會長達娃次仁認為,報告中提到的“發揮民族宗教界委員的優勢作用,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強化寺廟公共服務、城鎮網格化管理等工作”,十分有必要,他將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思考,多做些這方面的工作。
服務大局作貢獻,服務民生獻真情。在接下來的會期里,委員們肩負著全區各族干部職工和農牧民群眾的重托,將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為全面建成惠及全區人民的小康社會建言獻策。(本報記者 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