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3月30日電(記者趙丹丹)29日早上五點半,長春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5號艙的大多數患者還在睡夢中,新冠肺炎輕癥患者蘇海榮就已經悄悄起床,開始了新一天的方艙志愿者生活。
“‘大班長’來啦!”在護士臺,正在進行早交班的護士看到蘇海榮,打起招呼。“早上好,今天啥任務?”蘇海榮說。
蘇海榮在長春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內與醫護人員交流。(受訪者供圖)
出生于1988年的蘇海榮居住在離長春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不遠的一個小區。18日,蘇海榮在社區核酸檢測中被篩查出核酸陽性,并被認定為新冠肺炎輕癥患者,轉運到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分到了5號艙。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原本是長春市國際會展中心。長春市政府將幾個場館設計改造成方艙醫院,總建筑面積約為2.1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張床。蘇海榮所在的5號艙是收治患者人數最多的一個艙,共有患者625人,由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129名醫護人員接管。
這是3月15日拍攝的長春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內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宋春莉是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也是會展5號艙的醫療隊長,她告訴記者,進艙的第一天像是在“打仗”。3月17日,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接到接管方艙醫院的任務,僅一小時就集結完畢。醫護人員到達駐地后已是傍晚,第一時間進行一對一培訓,每名隊員至少完成了20余次標準的防護服穿脫流程,個個累得滿頭大汗。一直到18日凌晨三四點鐘,終于全員通過考核。來不及休息,凌晨4點,醫療隊接到入艙通知。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醫護人員在方艙醫院內為患者檢查身體。(受訪者供圖)
沒有時間多想,一批批患者已接連到達,信息錄入、入院宣教、安排床位、詢問病史、醫療處置……醫療隊在幾個小時內就接診了第一批320多名患者。一天內,5號方艙的625個床位全部收滿。
蘇海榮就在其中。她找到自己的床位,簡單整理了個人物品,開始打量起這個只在新聞里聽說過的方艙醫院。一排排病床整齊擺放,一個個隔板將病區劃分為一個個“雙人間”。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婦產科診療中心門診部副主任林楊是5號方艙臨時黨支部的組織委員,患者入艙時,她特意把老人、病情復雜的患者安排在靠近護理站的位置,把一家人安排在相鄰的床位,把學生安排在相對安靜獨立的區域……為了便于管理,她又把625個床位劃分為14個網格,實行網格化管理。“醫護人員是倒班制,同時在崗人數有限,既要負責用藥、治療,又要管好600多人的飲食起居,根本忙不過來。”林楊說,“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我們讓大家推選出了各自區域的網格長,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日常管理。”
蘇海榮主動申請,成了13網格的網格長。她將協助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患者每日信息收集、發放生活物資、打掃衛生、安撫情緒、上傳下達……每一天,蘇海榮都步履不停,最多時一天從1網格到13網格來回走了20多趟。蘇海榮辦事麻利、表達清晰、為人熱情、不怕辛苦,漸漸地,她成為14個網格長之中的“重要人物”,也成為5號方艙內的“大班長”。
蘇海榮在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內幫助醫護人員分發水果。(受訪者供圖)
“午飯來了!”隨著一聲招呼,600多份午餐被運到5號方艙,蘇海榮和網格長們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將盒飯送到一個個患者手中。輪到自己吃飯時,飯早已經涼了。“比起醫護人員的辛苦,我們的這點付出不算什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病友都能早日康復,疫情快點結束。我相信眾志成城,一定能渡過難關。”
目前,會展5號艙已有100多名患者陸續出院,29日,蘇海榮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好消息,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符合出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