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
反腐敗響鼓重錘 權力監督全覆蓋
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把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列在深化黨中央機構改革方案第一條,著眼點就是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形成以黨內監督為主、其他監督相貫通的監察合力。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部署,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改革,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2018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
“2021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干部63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3.1萬件,處分62.7萬人……”2022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在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作工作報告時,亮出了一份正風肅紀反腐“成績單”。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把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有機統一,反腐敗響鼓重錘,權力監督全覆蓋,進行了一場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的深刻變革,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監察體制改革之路。
歷史在這一刻定格。2018年3月23日,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中央紀委機關。8時58分,隨著紅綢布揭開,寫在古銅色牌匾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幾個大字閃閃發亮,一個全新的國家反腐敗工作機構掛牌成立。至此,國家、省、市、縣四級監委全部成立,落實憲法精神、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邁出嶄新一步。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進行的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稱,回顧改革歷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穩中求進、有力有序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國家監察體系總體框架已經構建,紀委監委合署辦公的組織架構建立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接續實現重大突破,體制機制制度“四梁八柱”基本確立,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新階段。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蘊含黨中央重大戰略考量
按照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蘊含著黨中央重大戰略考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十九大提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2018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改革打響發令槍,蹄疾步穩,烙下了以深化改革實現對公權力監督全覆蓋的鮮明烙印。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改革方案把“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列為“深化黨中央機構改革”的第一條,提出將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的職責,最高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反腐敗相關職責整合,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
2018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后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設立的“部長通道”上,監察部部長楊曉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面對記者對設立國家監察委的提問,楊曉渡直言,“過去行政監察法只是針對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也就是對公務員進行監督,實際上,還有一個廣闊的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地帶,這個地帶過去的監督是失控的。”楊曉渡說,“我們對于這個空白地帶,運用國家監察法的授權,進行監督調查和處置,用國家監察的方式把這個地帶監管起來。”
自此,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反腐敗工作機構國家監察委員會全面破局,把反腐敗資源集中起來,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攥指成拳,以雷霆之勢,打出強勁反腐組合拳。
2018年4月1日,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這是國家監委成立后落馬的“首虎”。
2018年7月11日,外逃美國17年之久的職務犯罪嫌疑人許超凡被強制遣返回國,這是國家監委成立后第一個從境外遣返的職務犯罪嫌疑人。
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一些“雅賄”“影子股東”等隱性腐敗被連根拔出。黨中央更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嚴肅懲處了一大批腐敗分子,為廣大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中國共產黨進行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的深刻變革的決心,果敢堅毅,馳而不息。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專列“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全文提到“監督”52次;五中全會再次作出專門部署,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納入規劃本身、專章作出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將監督工作、反腐敗工作納入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戰略考量。
黨中央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利劍頻出鞘
談及國家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一個重大成果是,以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統領牽引、出招破局,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創制突破、提升效能,以紀檢監察機構改革配套保障、協同推動,實現“三項改革”一體推進、相互貫通。
“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同意,并與中共湖北省委商得一致,中共教育部黨組決定:萬清祥同志任中共武漢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2019年年初,一則高校紀委書記的任職決定引發廣泛關注。這是自2018年年底中辦印發《關于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后,全國首位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同意任命的高校紀委書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深化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形成了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巡視監督、派駐監督“四個全覆蓋”的權力監督格局。
派駐監督全覆蓋實現多個第一。2015年中央紀委統一設立47家派駐紀檢組,首次實現了對139家中央和國家機關(單位)派駐監督全覆蓋。2018年10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統一設立46家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129家單位。同時,堅持分類施策,在51家中管企業、15家中管金融企業和31所中管高校進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實現橫向監督全覆蓋。
在巡視全覆蓋方面,十八屆中央巡視共開展12輪、巡視277個黨組織,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十九屆中央巡視已完成8輪巡視和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
巡視本質上是政治監督。2016年2月,十八屆中央第九輪巡視對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司法部等32家單位黨組織開展專項巡視。巡視發現的大量案例表明,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只是“表”,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才是“里”,而這些正是政治巡視關注的根本所在。
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巡視組緊緊圍繞“兩個維護”強化政治監督,約談“關鍵少數”94.3萬人次,問責5.5萬人,受理信訪舉報8.3萬件次,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央組織部等移交一批問題線索。
無獨有偶。在國家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第四年的同一天,2022年3月23日,十九屆中央第九輪巡視對象公布,經黨中央批準,十九屆中央第九輪巡視將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等單位黨組織開展巡視。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紀檢監察機關要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
這意味著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完善自身權力運行機制和管理監督體系,成為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三不”為年輕干部系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上曾披露過這樣一個案件。90后郭某,2016年6月起任職甘肅水務靈臺供水公司財務部出納員。2018年5月,他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靈臺縣監委依法采取留置措施。經查,郭某利用職務便利,挪用公司公款達387萬余元,用于網絡游戲和個人高消費。
“剛開始就是一點點,想的就是小點做,用完就及時還上,后來越干越順手,挪用的數額也越來越大,完全被欲望沖昏了頭腦……”郭某悔恨不已。
“年齡小、金額大”成為年輕干部貪腐案的一大特點,而少數年輕干部出現“剛踏上仕途,就走入歧途”陷入貪腐的“35歲現象”,尤其令人痛惜與深思,警示年輕干部要系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更要構建起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覺悟而“不想”的反腐肅貪長效體制機制。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接受《半月談》采訪時指出,基層“微腐敗”是年輕干部腐敗的主要源頭,只有把黨紀監督進一步深入末梢,才能發揮防微杜漸的作用。
實際上,為全面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黨中央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為一項戰略目標一體化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講話擲地有聲:“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2022年1月,電視專題片《零容忍》披露的一起案件令人震驚。2002年到2014年期間,中國科協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剛為了滿足自己的“設計夢”,讓老板出資數千萬元,分兩期在北京懷柔建造了一座私家園林,總占地面積109畝,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裝飾奢華。陳剛經常帶家人親友和商人老板來這里休閑娛樂,沉醉于自己打造的“品質生活”空間。
紀檢監察機關將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綜合發揮懲治震懾、懲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
陳剛投案后“感恩黨的審查和法律的制裁,這些都是一種救贖,是一種拯救”。他深刻自我剖析道:去掉這些污泥濁水之后,才可能有一個干凈的靈魂,過一種新的生活。
啃最硬的骨頭,破最牢的藩籬,攻最難的關口。通過建立健全辦案、整改、治理和辦案、監督、警示一體貫通的制度機制,以案為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嚴肅查處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推動藥品安全監管;查處陳剛案推動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查處云光中、邢云等案推動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資源領域腐敗整治等等。
反腐敗斗爭未有窮期,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深刻認識。
2022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鮮明指出,要保持反腐敗政治定力,不斷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戰略目標。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永遠吹沖鋒號,牢記反腐敗永遠在路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崔麗 韓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