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益陽全力推進城鄉末端感知系統建設
□ 本報記者 阮占江
□ 本報通訊員 金淋 蔡哲
走進湖南省益陽市綜治中心城鄉末端感知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交通、醫院、校園等數據一目了然……這里匯聚了平安城市、平安校園、智能交通等城鄉末端感知系統的實時數據,實現數據分析、指揮調度、研判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發揮著“城市大腦”樞紐作用。
今年以來,益陽市緊抓“網絡互聯、數據融通、智慧應用、安全監管”四個關鍵環節,全力推進平安城市、平安校園、智能交通等城鄉末端社群感知系統建設,著力構建從“基層細胞”到“城市大腦”智能化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社會“智治”水平和治理效能。
推進城鄉末端感知系統建設以來,益陽市實現了“三升三降”良好局面,即管理層級提升和治理重心下沉、干部作風提升和群眾投訴下降、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和社會運行成本下降。2021年12月益陽市城鄉末端社群感知案例在湖南省政法系統智能化建設經驗交流會上榮獲一等獎,2022年3月益陽市綜治中心被評為省級文明窗口單位。
社群感知全方位覆蓋
為充分發揮網格微信群作用,益陽依托5828個網格建立6025個群眾自治微信群,入群人數達132萬余人,其中有5869名網格長和1.4萬余名網格員。以“網格+微信群”作為數據底座,推廣應用“網小格”微信小程序匯集數據資源,構建城鄉末端社群感知云平臺,將“一張網”“一片群”升級成“一朵云”,打通社會治理“神經末梢”,為基層減負增能。
在“網小格”小程序中,設置“返益申報”功能。網格員發動居民用“網小格”填報健康信息,上傳核酸檢測證明和行程碼,在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效降低了人員交叉感染風險。目前,全市已有2.3萬余人填寫登記信息。
社會治理智能化升級
益陽注重“科技+制度”雙輪驅動,線上預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做優便民服務,工作流程一目了然,進一步壓實責任,實現溯源管理、全程可控。
為搭建智能社會治理的應用場景,益陽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挖掘、計算機視覺等分析方法,結合社會實驗、課題調研等研究方法,探索智能社會治理在城鎮與鄉村、山區與湖區、城市新區與老舊城區等不同應用場景之間的差異性,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匯總和分析研判,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目標清楚、指標清楚、排名清楚,及時預測預警預防各類矛盾風險隱患,推動治理精細化,并充分考慮基層工作需求,實現政策宣傳一鍵全覆蓋、工單訴求手機及時提醒、微信群與網格化數據實時共享,微信工作記錄自動轉換成網格事件,大幅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
便民服務“一門式”辦理
“點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掃碼進入App或小程序,在線上就可以直接辦理醫保登記,實在太方便了。”資陽區大碼頭街道金花坪社區居民劉先生說。
為精準高效推進微信群便民服務,益陽將一些高頻事項納入“就近辦”指導目錄,把群眾反映最多的事項納入“便民小管家”,在網格微信群中開展醫保、水、電、氣、老年人優待證等高頻事項宣傳,實現政務服務“掌上辦”、便民服務“一門式”辦理。
益陽市委政法委負責統籌群眾自治微信群數據融通與智慧應用,市紀委監委負責群眾自治微信群建設和群眾訴求辦理監督,市政府辦負責工單流轉和訴求辦理。這一模式系湖南首創,實現了辦事便捷、減負增能、群眾滿意。
赫山區三眼塘社區有多名群眾通過“網小格”反映棲鳳華庭小區門口因車輛亂停亂放導致道路擁堵嚴重問題,因三眼塘社區、金銀山街道、赫山區熱線辦無權解決該問題,市紀委監委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介入督辦,并聯合市熱線辦、市委政法委協調多部門共同處理此類問題,最終解決了該地長期困擾群眾出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