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一季度“開門穩” 展現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如何解讀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如何繼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從最新數據看,2022年中國經濟實現了“開門穩”,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今年1、2月份,穩增長政策逐步見效,經濟恢復好于預期。但3月以來,出現了一些超預期的因素,從外部看,世界局勢復雜震蕩;從國內看,本土聚集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的難度在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季度能夠實現4.8%的增長,可以說初步止住了經濟下行的走勢,經濟運行保持在了合理區間。
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5%左右。這符合“十四五”預期目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如能實現,形成的經濟增量相當于五年前的增長7.4%,相當于十年前的增長10.5%。一季度的“開門穩”,給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打下了基礎。
透過一季度經濟數據,能看到各地方各部門各方面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多措并舉穩定增長,多方努力助企紓困。比如,一季度投資實現了穩步增長,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6%,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7%。還有像民間投資,社會領域補民生短板的投資,適度超前開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在一季度都發揮了很大作用。一季度中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比較好,體現了工業經濟在穩定中正努力實現振作。
在一季度,中國經濟也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特別是像餐飲業、零售業、旅游業、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民航業等,這些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從企業來看,大型企業、上游企業、高技術產業企業狀況良好,而相當多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遭遇難題。按照中央部署,全社會在努力助企紓困,積極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幫助措施,總體上體現了四個特點:普惠性、及時性、針對性、主動性。
一轉眼,二季度也已經過去了六分之一。時不我待。接下來要更加堅定、主動、細致地落實好中央關于做好經濟工作的部署。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形勢做了充分、準確的判斷,提出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重要原則,以及“七大政策組合拳”等等。今年以來發生了一些超預期變化之后,中央又及時進行了新的部署。一季度能夠實現“開門穩”,關鍵就是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堅定不移落實中央部署,體現了高水平的、主動的、精細的落實。
一季度的實踐,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看到,各地正在堅決貫徹中央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努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雖然中國經濟面對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還在,外部的不確定性可能還會加大,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廣大參與者直面困難、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的狀態沒有改變,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決心沒有改變。
接下來,要在兜底線、保暢通、勇創新、開新局上,下更大功夫。要努力恢復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十四五”規劃提出的102項重大工程,推進的速度正在加快,努力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助企紓困還有很大的落實空間,今年留抵退稅1.5萬億元,從4月1日啟動到11日,已落實了1557億元,留抵退稅相當于直接給企業發現金流。要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地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要勇于創新,不斷開創新局,把中央部署的改革開放重大動作積極推進好,把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進一步展現出來。
(文丨總臺特約評論員 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