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撬動鄉村“大市場”,跑出振興“加速度”
特約評論員/丁恒情
“當前,農村郵政寄遞物流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更加有力地支撐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目前“郵快合作”已累計覆蓋23.9萬個建制村,覆蓋率達到48.5%,幫助快遞企業代投快件約4億件。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作為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紐帶,農村寄遞物流是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具有重要意義。數據顯示,全國55.6萬個建制村直接通郵,實現了建制村“村村通郵”;同時,建制村投遞實地打卡率保持在97%以上,西部地區建制村周投遞頻次3次及以上的比例超過98%。扎實推進農村寄投物流體系建設,更加有力地支撐暢通城鄉經濟循環,進而撬動鄉村市場蘊藏的無限潛力,跑出鄉村全面振興“加速度”。
農村是廣闊天地,鄉村市場大有可為。近年來,隨著“數商興農”深入推進,農村電商“新基建”不斷完善,為農產品架設了流通的新平臺,讓廣大農戶不僅“種得好”而且“賣得好”。數據最最有說服力,2021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4221億元,同比增長2.8%。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落地,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親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變得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數據顯示,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元,實際增長15.3%。從“盼趕集”到“隨時買”,見證著鄉村消費的“升級換擋”,激蕩著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
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給力,農村消費才能更有吸引力。經多方努力,我國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有效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但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最后一公里”基礎薄弱,農村寄遞服務在及時性、末端派送、快遞成本等方面有待進一步補齊短板,目前全國3000多個抵邊自然村中仍有2/3尚未實現直接通郵。這就需要持續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完善現代倉儲設施布局,改善道路狀況、完善配送網絡,讓更多商品和服務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好質量到達農民身邊。繼續補短板強弱項,才能讓農民敢消費、能消費、會消費,讓鄉村全面振興更加活力澎湃。
中國要強,農業必強;中國要富,農民必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中央一號文件也要求“發揮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作用”。放眼神州大地,從黃土高坡到西南邊陲,從秦嶺深處到大別山區,一件件快遞進村入戶,一張張笑臉幸福綻放,映照著鄉親們“越過越紅火”的幸福生活。面向未來,緊緊圍繞“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的目標,擴大寄遞物流網絡及網點覆蓋面,創新鄉村寄遞流通運營模式,打通寄遞物流進村“最后一公里”,才能逐步縮小城鄉寄遞服務水平差距。當城鄉經濟循環的脈絡更暢通,鄉村市場必將挺進更加廣闊的“藍海”,助力鄉村振興提檔加速、闊步前行。(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