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老區看新貌】廣東省老區灣區同攜手 接續奮進新時代
央視網消息:廣東是一片紅色熱土,在黨的領導下,廣東人民開展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留下了數不勝數的紅色故事。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廣東海陸豐的農民運動是建黨初期范圍廣、影響大的一次農民運動。1927年11月,海陸豐蘇維埃創立,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政權的大膽探索與嘗試。
篳路藍縷,百折不撓。從1927年開始,在贛閩粵原中央蘇區的梅州,共產黨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南粵大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舉,一代代共產黨人在這里披荊斬棘、深耕不輟,土地之上的紅色地標也成為廣東各地的精神坐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廣東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
廣東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立足老區蘇區優勢所在,加強與“雙區”的改革聯動、發展對接,奮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一組景觀鏡頭一起走進廣東老區,見證老區新貌。
您現在看到的是位于廣東梅州大埔縣的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大埔縣是南昌起義軍進入廣東的第一站,1927年9月,南昌起義軍占領三河壩之后,起義軍主力隨即向潮汕進軍,部分力量留守三河壩,為完成阻擊任務,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
硝煙不再、故土依舊,在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上百件歷史文物真實地再現了那一段崢嶸歲月。如今,當地以紅色文化引領全域旅游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瞻仰,緬懷革命先烈,感受紅色魅力。
從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出發,沿著汀江上游走約三十公里,我們看到一座典型的客家建筑,它就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棣萼樓”。九十多年前,它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一個物資倉庫,大批重要物資在這里存放和轉運。
這十年來,當地以中央紅色交通線為主線,在開發利用中加強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和修復,還原交通線革命歷史風貌,并在這些革命遺址周邊修建起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公路,成為推動老區人民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通道。
您現在看到的是廣東惠州惠東縣的高潭鎮,這里曾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后方基地。在這片土地上發動了較早的農民運動,建立了農會組織、黨組織。
如今,紅色資源也正成為老區振興發展的助推器,商戶和回鄉投資創業的青年也越來越多,昔日的小山村高潭再次走“紅”。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位于廣東豐順八鄉山鎮的東江革命根據地史料陳列館。1930年5月,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就在這里召開,通過了關于沒收分配土地等多項決議案。
今天的八鄉山鎮通過鄉村環境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村莊規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當地還積極發展了紅薯等特色農業,不斷打開革命老區發展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