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跨省通辦”走深走實(新視角)
開具戶籍類證明,是否要各地跑,來回折騰?在外省生活,婚姻登記是否要回老家辦理?老人到大城市投靠子女,生了病醫保能否報銷?有了“跨省通辦”,這些生活上異地辦理的“麻煩事”變得不麻煩。近年來,各地加速平臺建設、加強數據共享,越來越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獲得群眾認可和點贊。
“跨省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企業少跑腿。據統計,我國跨省流動人口約1.25億,企業跨地區的經營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對跨省辦事的需求與日俱增。目前列出的“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其中很多屬于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直接關系公眾生活、企業生產。可以說,能否打通壁壘,真正實現“通辦”,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關系到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效。
“跨省通辦”促進政府效率提高,推進數字政務與數字政府建設。各地積極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力量,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門壁壘,為“跨省通辦”提供實現路徑、解決方案。此外,還通過拓展政府線上服務事項、整合政務資源,為群眾和企業帶來方便實惠的同時,也有力促進政務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盡管“跨省通辦”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要看到,當前仍存在一些地域壁壘和部門壁壘,致使部分事項還未能實現跨省辦理,群眾和企業異地辦理部分業務時依然存在“兩頭跑”“折返跑”現象。推進“跨省通辦”走深走實,十分必要。
“協同”“共享”是關鍵。政務協同、數據共享是推進“跨省通辦”走深走實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以婚姻登記為例,要想實現“通辦”,不僅需要全國各地的婚姻登記信息,還需要與公安、外交、法院等部門協同合作,共享相關數據,并將信息進行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婚姻登記準確性的前提下,讓愛成為可即刻兌現的幸福。這無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加強磨合、打好配合。
“探索”“總結”是常態。“跨省通辦”事項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絕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斷實踐、探索、總結。先試點后推廣是推進“跨省通辦”走深走實的重要路徑。比如,民政部在遼寧省、山東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實施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公安部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開展“新生兒入戶”“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等事項的先行探索。在試點過程中能總結經驗,也可發現問題,而這一切,都為更多的“跨省通辦”事項逐步推廣做了充分準備。
通則不痛,通則不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跨省通辦”范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加快解決群眾關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面對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各地各部門既要加快打通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堵點,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也要扎實做好當下已經實現了的“通辦”事務,持續優化完善相關工作,最大限度服務公眾和市場主體,真正便利群眾生活,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郭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