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汲取“航天精神”之力,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6月5日7時5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7時56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下達命令,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
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飛天妙思,從1999年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到2022年載人飛行的“神州十四號”,中國航天強國夢在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下逐漸成為現實。正是這一個又一個的航天夢想被實現,才有了引以為傲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之所以激發斗志、刻骨銘心,在于航天人勇攀高峰、不畏艱險的奮斗。無論哪個階段的航天事業,都蘊含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財富,正是這樣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開拓進取,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行。
汲取航天精神中的“信仰之力”。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月球探測,一系列的輝煌成就,可以看出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波的航天精神。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想要實現航天夢,就需要點亮“信仰之光”。作為奮進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汲取航天精神中的“信仰之力”,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要大力發揚航天精神,堅守崇高信仰,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凝聚起踔厲風發、勇毅前進的青春力量,用仰望星空、厚植信仰的昂揚姿態干事創業。
汲取航天精神中的“奮斗之力”?!俺K紛^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是中國航天人歷來的特質,也是中國航天強大凝聚力的“源泉”。從零的突破到太空腳步的邁進,從飛行任務的圓滿完成到星空征程的拓展,從探測器的發射到科研站的建設,每一段全新的征程上都留下了航天人奮斗的腳步,都留下了航天人不可磨滅的風采。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從航天精神中汲取“奮斗之力”,用擔當演繹奮斗之力、用奉獻擦亮奮斗之力,在干事創業過程中,面對困難和挑戰,要敢于迎面而上,拿出“舍我其誰”的擔當,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攻堅克難;要把時代重任扛在肩上,主動到“急難險重”的一線崗位上錘煉過硬本領,用堅守詮釋責任擔當,用行動守護萬家燈火,用腳步丈量親民距離,用奮斗點亮希望之燈,用奉獻溫暖群眾。
汲取航天精神中的“實干之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從過去“長征一號”實現了中國航天從“0到1”的突破,到今天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3名中國航天員將代表中國“出征”,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四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么多的好成績,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得益于為中國航天事業兢兢業業的航天人。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大力弘揚實干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擔子,敢于啃最硬的骨頭,善于接最燙手的山芋,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壓力存于心上,在涉深水、破堅冰中淬煉“金剛鉆”,在能吃苦、肯吃苦中耕好“責任田”,敢于“負重前行”并“挑重擔”,用實干擔當擦亮共產黨人的底色。
中國航天之所以能在幾十年內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正因為廣大航天工作者大力發揚航天精神。新的征程,需要更多黨員干部從航天精神中汲取“信仰之力”“奮斗之力”“實干之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周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