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與昆明理工大學聯合研究團隊針對嫦娥五號表取月壤粉末中的鐵橄欖石顆粒開展了深入與細致的分析工作,在亞微米級尺度的二次撞擊坑中發現了歧化反應成因單質金屬鐵的可靠證據。同時,理論計算的結果表明該二次撞擊坑的形成速度低于3.0km/s。歧化反應成因納米級單質金屬鐵的發現與證實,革新了數十年來學術界對月壤中單質金屬鐵形成機制的既有認知。同時由于低速撞擊作用廣泛存在于太陽系之中,因此對于研究月球特別是兩極永久陰影區、小行星以及外太陽系固態天體表壤中單質金屬鐵的形成機制具有廣泛的參考與借鑒意義。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Astronomy在線發表。
(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