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傳部于2022年9月8日上午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政權建設和城鄉社區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基層民主進一步發展,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夯實了黨的執政根基,彰顯了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一是黨的領導更加堅強。黨中央先后出臺或修訂一系列黨內法規,健全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的制度體系,構建了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管理體制,村(社區)“一肩挑”比例達到95.6%和93.9%,比換屆前提高29.5和30.2個百分點,黨在基層的旗幟高高飄揚。
二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成熟。賦予村(居)委會特別法人資格,延長了村(居)委會任期年限,由3年調整為5年。基層民主由“四個民主”發展為“五個民主”,“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成為人民當家作主的鮮明時代特征。
三是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出臺一系列政策意見,為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夯基壘臺。這些政策文件規格高、含金量足、可操作性強,體現了黨中央抓基層強基礎的鮮明導向,筑牢了新時代國家基層治理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
四是為民服務更加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城市由82%提升到100%全覆蓋、農村由31.8%上升到79.5%,分別增長18個百分點和47.7個百分點。為民便民安民功能不斷增強,抽樣調查群眾滿意度達到87.6%。
五是地位作用更加凸顯。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進為基層放權、賦能、減負,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落到城鄉社區,開創了新時代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生動局面。在脫貧攻堅戰中,有脫貧任務的農村社區將黨的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團結帶領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全國3.5萬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加強治理服務能力建設,助力960多萬搬遷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國400萬城鄉社區工作者在防控一線拼搏奉獻,筑牢了社區疫情防控陣地。
六是隊伍結構更加優化。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建立健全職業體系。村(居)委會主任大專以上學歷占比達到46.4%和82.6%,年紀輕、學歷高、能力強成為新時代城鄉社區工作者的底色,黨中央授予“七一勛章”的29位同志中有8位長期在村(社區)工作。
(總臺央視記者 高磊 劉婷玉 張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