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共同參與的“交響樂”(和音)
——解碼共建“一帶一路”的強大生命力②
“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共建,體現的是開放包容的胸懷、攜手前行的智慧、共謀發展的擔當
在印度尼西亞,為建設全長142公里的雅萬高鐵,1萬多名當地工人和大批當地工程師、技術人員參與打通一條條隧道、鋪下一根根鋼軌;在阿聯酋,中國企業與當地企業組成聯營體,共同承建該國東西交通“大動脈”——阿聯酋鐵路二期項目建設;在非洲第一大懸索橋——莫桑比克馬普托跨海大橋建設過程中,先后有來自德國、丹麥、美國、英國、葡萄牙、南非、津巴布韋等國家的公司參與項目設計和施工……9年來,“一帶一路”始終是各方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自倡議提出之日起就具有開放包容的屬性。中國始終主張用創新的合作模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其中最鮮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共建”,即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各方既是平等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也是責任和風險的共同擔當者。正是因為這種開放包容屬性,共建“一帶一路”越來越被視為引領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
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伙伴?!粠б宦贰ㄔO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9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
共建,體現的是開放包容的胸懷。共建“一帶一路”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在個別國家大搞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試圖打造割裂經濟聯系的“小圈子”之際,共建“一帶一路”所體現的開放包容胸懷彌足珍貴。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蓋圖指出:“中國不限制國別范疇,不搞封閉機制,不唱獨角戲,更不搞一言堂,這正是‘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的原因?!?/p>
共建,體現的是攜手前行的智慧。當今世界,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迫切需要全球合作、全球應對。共建“一帶一路”,破解全球發展赤字,需要各方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中國同各方攜手努力,推動各國政府、企業、社會機構、民間團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利合作,增強企業自主參與意愿,吸收社會資本參與合作項目,共同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主體、全方位、跨領域的互利合作新平臺,匯聚起廣泛的發展合力。共建“一帶一路”三方、多方市場合作的不斷擴大,促進中國企業和各國企業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中國設立絲路基金、倡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是為了帶動更多國家、更多主體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建”的智慧應對全球發展挑戰。
共建,體現的是共謀發展的擔當。一起播撒合作的種子,必將收獲共同發展的果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中,提升了當地的自主發展能力,為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問題帶來了希望。在黑山,莫祖拉風電站工程師佐朗·米洛舍維奇開心地說:“每天看到大風機在轉動,感覺很自豪,它為我的家鄉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電能,轉動的風機送來希望?!痹诶蠐耄欣翔F路開通運營以來,先后有600余名老撾籍學員掌握了機車駕駛、車輛檢修、調度等知識。學員汕第素為實現職業夢想感到無比開心:“能為老撾建設發展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自豪?!?/p>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共建“一帶一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正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揚起合作共贏的風帆,推動各方共同邁向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