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韞明
“在天宮空間站上能看到撒哈拉沙漠和乞力馬扎羅山嗎?”“女航天員怎樣才能實現夢想?”“失重狀態下的太空生活是什么樣的?”“航天員正在執行哪些任務?”“優秀航天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9月6日,在“天宮對話——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與非洲青少年問答”活動上,來自非洲8個國家的青少年代表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遠在太空的中國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提出了一個個問題。
3名航天員用極富趣味性與知識性的語言及現場演示,對這些提問逐一詳細解答。陳冬向非洲青少年代表描繪了浩瀚壯觀的宇宙景象,并介紹了一名優秀航天員應具備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作為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講述了家庭的溫暖和支持給予她無窮動力,女性完全可以高標準完成航天員訓練考核和工作任務。蔡旭哲講述了如何在太空中辨別方向,以及如何開展各類科學實驗。3名中國航天員勉勵非洲青少年“星空之路始于腳下”,希望他們認真學習、掌握技能,勇敢探索太空奧秘。
本次“天宮對話”活動是中國同非盟建交2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由中國駐非盟使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非盟委員會共同舉辦。活動主會場設在非盟總部,分會場分別設在阿爾及利亞、埃及、埃塞俄比亞、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索馬里和南非,面向全球直播。中國航天員與非洲青少年天地連線,通過視頻直接交流,別開生面的活動受到中非各界廣泛關注。
“能與正在太空的航天員實時對話,真是太神奇了!”南非庫洛中學學生迪雅莎和20余名同學一起,在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參加了此次活動,“這樣的活動對我非常有啟發,我也要像中國航天員一樣,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庫洛中學校長卡米拉感謝中國為學生們提供了解太空的難得機會,希望以后有機會參與更多類似活動。
中國駐非盟使團團長胡長春表示,中非雙方有著探索太空的共同夢想,此次活動體現了中非緊密的團結合作,更表明中非攜手共攀科技高峰的堅定意愿。在共建“一帶一路”和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下,航天合作成為中非合作的亮點。青年代表著未來,人才是振興之本。希望非洲青年苦練本領,掌握高新科技,致力于科學開發自然,促進經濟騰飛,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非盟航天專家提迪安稱贊中國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感謝中國對非洲航天事業的大力支持,“中國的支持激勵了更多非洲青少年投身航天事業,為實現非盟《2063年議程》貢獻力量”。
非盟委員會教育、科技與創新委員貝荷欣表示,非盟與中國在空間領域維持高水平合作,非盟教育、科學、技術與創新部門愿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與中方開展更廣泛合作。
(本報約翰內斯堡9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