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評論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實現這一偉大目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是一場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奮斗的接力跑,必須經由一系列任務不同、接續推進的發展階段才能最終達成。經過長期不懈努力、奮勇開拓,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深刻闡明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意義,強調“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近代之后,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苦苦尋求中國現代化之路,但都沒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帶領中國人民找到現代化的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孜孜以求,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我們走過彎路,也遭遇過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意志和決心始終沒有動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加速了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為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制度基礎。今天,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特別是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突破,我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備了更有利的條件、更堅實的基礎。
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也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規模龐大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我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所有人共富還是少數人富裕,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根本區別。我們既堅持做大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使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升,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順利向前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現代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走的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道路,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否則資源環境的壓力不可承受”。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國家落后為代價的現代化。中國始終堅持在維護世界和平中推動發展,在推動發展中促進世界和平。我國的現代化之路與奉行霸權主義、擴張主義的西方現代化有著本質的不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我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