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6日)舉行的應急管理部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地推動危化品及工貿等行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部近年來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并啟動了“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等項目。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動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介紹,目前我國高危行業企業已實現了聯網監測。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基本實現了重大危險源企業聯網監測全覆蓋,重點接入了44萬個監測點位數據,實現每日8億條實時監測數據統一匯聚接入和自動處理,可自動向基層監管部門、企業及相關人員發送預警信息。每日報警總數由上線之初的2.1萬余次下降至目前的4500余次、降幅近80%,系統預警作用正在逐步顯現。構建起安全生產“智慧監管”模式。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合作開展高危行業企業用電大數據分析,實現全國1.8萬家生產型危化品企業、煤礦等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電力監測,通過異常用電數據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確定了全國化學品儲罐集中區和連片區,推動形成了線上衛星識別、線下專項核查的精準監管模式。建成并在全國推廣應用“互聯網+執法”系統,建立了全國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基礎數據臺賬,智能執法輔助工具可自動識別危化、工貿等30余類重點工藝、關鍵設備問題隱患,解決了以往執法檢查查不出問題的難題。
一方面通過強化安全生產和監管執法等信息化建設,推動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提升,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做到重大事故發生后能迅速、扁平化指揮調度,應急管理部通過建立起云視頻會商系統,實現了部省市縣四級貫通及與移動視頻終端等互聯,遇有重大事故發生,可在幾分鐘內與事故現場視頻直連,了解救援現場情況,為統一指揮和高效救援提供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 唐國榮 邱新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