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朱日和”這個塞北小鎮名不見經傳。今天,“朱日和”已是廣為人知。
10年間,這里硝煙彌漫、狂飆不斷,透過“朱日和”這個坐標,人們見證著人民軍隊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的嶄新風貌,聆聽著威武之師邁向世界一流的鏗鏘足音。
只有今天像打仗一樣訓練,明天才能像訓練一樣打仗。仲秋時節,朱日和烽煙再起。在這里,官兵們品味出“跨越”的深層含義:千里機動奔赴朱日和,僅僅是“跨越”的起點;在朱日和積蓄走向未來戰場的力量,才是“跨越”的最終目標。
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正在朱日和參加演訓的官兵紛紛表示,要積極投身戰備訓練,加快提高打仗能力,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用更加優異的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觀念更新,打破“紅勝藍敗”怪圈
大漠深處,一場紅藍實兵對抗演練悄然展開。
硝煙彌漫中,某旅導彈分隊抵達預定地域后迅速展開裝備,布設防空“天網”。與此同時,藍軍分隊“敵機”采取超低空突防、多批次多方向進入的方式展開對地突襲。
走下演訓場,不少官兵搖頭感嘆:“難!太難了!”從他們的表情中,記者看到了驚訝、無奈以及不甘心。
“盡管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可到了演習場,還是暴露出不少問題。”該旅領導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連續第三年演兵朱日和。3年前,該旅第一次造訪此地就遭遇敗績,收獲了一份數十頁的“問題清單”。
從確立“重檢驗不重評比、重實效不重形式、重檢討不重輸贏”的訓練指導,到破除“紅必勝、藍必敗”的對抗演習思維定勢;從提出“真打實抗、不怕演砸,逼入絕境、難到極限”的從嚴要求,到糾治操場化程序化的和平積弊……每年在這里舉行的“跨越”演習,參演官兵在跨越崇山峻嶺地理距離的同時,跨越的更是從和平到戰爭的心理距離。
“演習的目的不是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讓部隊能夠看清自身問題?!睍r至今日,朱日和基地導調評估中心主任吳春雨清晰地記得,幾年前,某新型合成旅剛剛組建,迎來了新裝備列裝部隊之后的第一場演習,人人渴望在演習場上大放異彩,等來的卻是導演部的百般“刁難”?!斑@一仗,從千里之外開打!”導調人員悄然奔赴該旅駐地營區,全時介入、全程跟進部隊行動,全方位采集演練信息,現場臨機設險情、出難題。
戰斗結束,一份問題清單出爐:信息回傳不及時、指揮控制不夠、兵力運用沒有突出重點等一系列問題被拎了出來。尤其是炮兵火力運用效率低問題,近10∶1的紅藍軍戰損目標比,讓該旅官兵知恥后勇,立下“再回朱日和,誓打翻身仗”的錚錚誓言。
“每一次刺痛的背后,都意味著戰斗力的拔節生長?!弊屩烊蘸突馗彼玖顔T王海力倍感欣慰的是,一年又一年,他目睹一支又一支部隊在這里打了“翻身仗”,紅方參演部隊正在變得越來越“狡猾”。有數據為證:相較于2014年,藍軍破襲紅方指揮所的成功率降低了80%,炮兵火力毀傷指數也下降了57%。
“沒有最‘狡猾’只有更‘狡猾’。” 王海力說,這帶引號的“狡猾”二字,是對紅方部隊十年變化最生動的評價。
改革創新,體系練兵嶄露鋒芒
“N時”,猶如一根隨時可能被點燃的引信。
這一時刻,是演習進入戰斗實施階段的計時點,也是要點奪控雙方“戰斗”的起始點。此刻,緊盯著這個“N時”的,不單是第78集團軍某旅作訓科長尚文龍,還有配合該旅作戰行動的多軍兵種部隊指揮員。
“N時”到來,戰斗打響。呼叫空中火力支援、投送特戰兵力……各個點位的多軍兵種要素聞令而動、多維出擊,最終取得戰斗勝利。
硝煙散去,各軍兵種指戰員齊聚一堂,從聯合的視角,圍繞演習中暴露的問題共查實戰短板、共研聯訓之道。如何打破聯合觀念壁壘,拆除體系思想藩籬,實現戰斗力“1+1>2”,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
“改革創新,讓體系練兵在朱日和演兵場上嶄露鋒芒。”該基地某科科長劉豐告訴記者,如今聯合作戰理念深入人心,朱日和也逐漸成為體系練兵的“磨刀石”。
聚焦體系練兵,朱日和基地不斷換檔升級:他們堅持實戰化檢驗、打仗式演練、作戰式導調,組訓方式由部隊自導自演、自訓自評,向導演分離、訓考分離轉變;職能由階段性保障訓練,向全年度滿負荷組訓轉變;成績評定由人工評估向電腦評估轉變;科技練兵成果由試驗論證向形成整體作戰能力轉變。
前不久,海軍陸戰隊某旅趕赴朱日和,與陸軍、空軍、戰略支援部隊等多支部隊展開聯合演訓,多種新型戰法得以檢驗。演訓間隙,該旅展開了以“喜迎二十大”為主題的討論交流活動,中士趙志星分享自己的感受:“作為軍人,最光榮的事莫過于將自己的青春毫無保留地融入到強軍興軍事業當中,我很榮幸能站在一個特殊的角度,親眼見證部隊的實戰本領快速攀升、打仗能力拔節生長?!?/p>
執戟揮戈,吹角連營。10年間,該基地先后導調、保障了上百場陸空聯合演習和網上對抗演習,各類新型武器裝備悉數登場,參與演訓的部隊種類越來越全、演練強度越來越大、演練課目越來越多……一支支部隊在實戰化淬火中加快轉型,一批批指戰員在硝煙洗禮中磨刀礪劍。
聚焦實戰,戰訓耦合持續深化
望遠鏡里,“敵機”的輪廓越來越清晰。陸軍某旅下士劉洋抬起頭,藍軍一架直升機幾乎貼著他的頭頂飛過。
劉洋從這架直升機飛行的高度,讀出了一絲挑釁的意味?!胺前阉蛳聛聿豢?!”劉洋抓起電臺,向后方指揮所通報。然而,此時偵察車上的雷達屏幕早已布滿雪花。
劉洋沒有想到,這架直升機竟然會單機深入己方腹地。他更想不到的是,這架孤零零的直升機背后,竟然有一個復雜而龐大的電磁干擾體系支撐,與其密切協同。
“這事放在幾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走下戰機,執飛的陸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張園武告訴記者,單機深入“敵”腹地,在以往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如今,各型新裝備相繼列裝,各類新戰法亮相演兵場,讓過去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這些變化的背后,是我軍軍事訓練體系轉型升級的巨大變化。
兩年前的一場實戰化演練,讓參加過大小數十場演習的某旅合成營營長劉弢產生了“本領恐慌”,感到自己“不會打仗”了。
那場演練,“藍軍”編配了電子偵察、無人機等新質作戰力量,不間斷實施強電磁干擾,展開遠程火力精準打擊,一系列新型作戰手段、新式作戰要素的有機組合,讓他們一時間不知如何招架,被打得措手不及。
劉營長的“危機感”,代表著參演指戰員的共同感受:仗越打越難,越打越新。
“真正的戰爭,往往打響在戰爭之前。”該基地領導深有感觸地說,現代戰爭正在由傳統的、機械化的、大陸軍的模式,向體系化、信息化、立體化轉變,新手段、新要素層出不窮,戰術戰法變幻莫測。基地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讓參演部隊能夠提前感知最真實的未來戰場。
“三流軍隊尾隨戰爭,二流軍隊應付戰爭,一流軍隊設計戰爭。”近年來,基地深入研究現代戰爭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的思路,將跨域作戰、精兵制勝、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等全新理念融入演習方案,最大限度還原信息化戰場上的多變性。
“雙方交戰地區模擬地形為A形丘陵區域”……前不久,一場演習開始前,在基地導調指揮中心大樓里,針對演習設計大家各抒己見、爭相發言,現場“火藥味”十足。這樣的爭論對基地官兵來說,早已習以為常。
他們正在干什么?下一步他們想要干什么?這些年,軍內外專家不斷發出“朱日和之問”。無論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有一個答案始終如一:劍指未來戰場。
金秋時節,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喜訊傳遍這片塞北草原,基地官兵心潮澎湃,倍感振奮。
“5年前,習主席在這里向全軍將士發出了時代號令……”回想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大家熱血沸騰、激情滿懷。展望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官兵紛紛表示:一定牢記統帥囑托,加快提高備戰打仗能力,以實際行動向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不斷邁進。
本報記者 宋子洵 通訊員 張光軒 馬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