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楠 阿爾達克 胡仁巴
9月19日至22日,以“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向未來”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成功舉辦。
博覽會設置投資合作、國際和商品貿易三大展區。國內24個省區市和1個計劃單列市參展,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32個國家(地區)及3597家企業線上參展參會,包括數十家世界及中國500強企業和跨國企業,圍繞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和投資需求大的項目,高質量組織專題投資貿易促進活動,以線上、線下方式共舉辦13場貿促活動,22場采購對接會,打造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高端商貿平臺。
博覽會期間,共簽訂合作項目448個、金額1.1713萬億元,為歷屆博覽會之最。其中,簽訂重大合作項目404個、金額1.0679萬億元。
線上線下促進商貿來往
食品、服飾等生活必備品,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換流變壓器等裝備制造業產品,智慧教育、四足機器狗等人工智能產品……展館內,展品豐富多彩,活動精彩紛呈。
在和田地區展廳貨架上,玫瑰花醬、玫瑰花茶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這次博覽會,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特色農產品。”于田縣阿熱勒鄉風兮果園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剛說。
在哈薩克斯坦展廳洽談區,哈薩克斯坦商人哈那提·別克特木巴耶夫正忙著和采購商討論合作細節。這是他第四次參加亞歐博覽會,“它為我們企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展示交流平臺。”
在展廳一角的直播間,一場國際線上訂購會正在舉行。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應用,中外企業實現云洽談。本屆博覽會期間,有73家企業負責人走進直播間連線。據了解,本屆亞歐博覽會首次同步舉辦線上博覽會。截至目前,線上平臺累計訪問量達629萬余次。
同時,本屆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舉辦多場線上線下展演、展覽活動,向國內外展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歌劇、舞劇、美術、藝術科技等文化精品。
高端論壇共謀未來發展
本屆博覽會首次舉辦天山論壇,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區域經濟合作、科技合作、金融發展等多場專題論壇和開放兵團等專題活動。近30個國家部長級嘉賓和駐華使館代表出席。國內多位部長級嘉賓、兩院院士、知名專家學者也出席各論壇活動。中外嘉賓的深入研討交流有力地促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形成一系列務實成果。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讓新疆從內陸變成前沿,區位優勢讓新疆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稟賦優勢得到更好發揮,產品向東進入國內市場或向西打開國際市場更加便利。更好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會為發展經濟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除了豐富對外開放載體、提升對外開放層次,新疆的發展還要創新開放型的經濟體制,把新疆區域優勢條件轉變為對外區域合作的連接帶和契合帶,與周邊展開嵌入式的區域合作和深度融合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認為。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說,新疆要在產業、服務、貿易等多方面增加輻射性帶動作用,就要搶抓新一輪產業革命尤其是能源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貿易中心、人文人才交流中心。
“新疆需要準確把握‘核心區’內涵,成為具有樞紐功能的核心區。”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王珺分析說。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表示,新疆獨特的文化多樣性、戰略位置、豐富資源和較快的發展速度使其成為整個地區發展的助推器。巴基斯坦準備好與中國一道,推動經濟一體化建設、區域互聯互通和整個地區的快速發展。
友好交流加強互利合作
作為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亞歐博覽會為各方搭建了優勢互補、合作開放的平臺。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已是連續第七次參加亞歐博覽會,與亞洲、歐洲、非洲等地的客戶建立溝通對接渠道。本屆博覽會期間,特變電工簽約項目達23個,簽約金額670億元。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新說:“我們的高新技術產品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已成功進入70余個國家和地區,希望通過本屆博覽會推動實現與客戶的對接交流,立足新疆能源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將代表中國先進科技水平的產品、技術和服務與世界各國分享。”
曾舉辦了4屆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環阿爾泰山次區域經濟合作國際論壇首次納入亞歐博覽會。阿勒泰地區地委書記張巖說:“我們誠摯希望各方深化友城交往,用好各自獨特的資源和優勢,積極打造友好交流與互利合作新模式。”
同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與陸海新通道論壇舉辦,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攜手50余家企業和商協會發起絲路陸港體系建設合作倡議。
“在‘陸海新通道+RCEP’的疊加效應下,新疆與各地之間的區域聯動和合作不斷加深,迎來了新的產業空間、市場潛能、發展契機。”烏魯木齊海關副關長吳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