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碩大的發酵罐蒸汽噴薄,抗生素中間體正在生成;在克拉瑪依市的云計算產業園區里,數千臺計算機晝夜不停,為世界各地企業提供強大算力支撐;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1100千伏昌吉換流站內,高聳的電塔將新疆好“風光”輸送至3000多公里之外的東部省份……
今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
如何讓新興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金秋時節,采訪團走進新疆,見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天山南北結出累累碩果。
走進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根根黑線正被機器繞成線團。“這是碳纖維,單絲直徑只有頭發絲的八分之一、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倍至9倍!”該公司副總經理周游介紹。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高于90%的無機纖維,具有耐高溫、耐腐蝕、導電導熱等特征,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風電光伏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填補產業空白是道必答題。去年,隆炬公司年產5萬噸碳纖維項目落地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創造了全球碳纖維行業最快紀錄,也實現了新疆碳纖維產業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
奇跡的創造,離不開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以及甘泉堡經濟開發區各部門的通力合作。“管委會起到的作用之一就是引導產業鏈升級和發展,希望傳統產業向產業鏈下游發展,增加更多科技元素,向新材料領域延伸。”甘泉堡經濟開發區(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錢文斌說。
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新疆企業走出去的新龍頭。
今年7月份,由三峽集團與金風科技聯合研制的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研發制造及運營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展廳,記者看到一面足有兩層樓高的墻,上面貼滿企業獲得的專利與制定的國際國內標準。公司公共關系主管王雖愚說:“一流企業輸出的不只是產品,還有標準。”經過多年耕耘,該企業在清潔能源領域已成長為行業標準制定者,業務遍及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以來,新疆加快打造以油氣生產加工、煤炭煤電煤化工、綠色礦業、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程多福說,新疆將依托“八大產業集群”建設,推進油氣、煤炭、礦產、棉花等能源資源轉化,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經濟日報記者 江 藍 耿丹丹 王 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