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在青海省西寧市的一家銷售枸杞原漿、干果的小店里,店主汪曉梅的手機響個不停?!白罱际怯嗀泦?,倉庫里都堆滿了,就等著派送呢?!蓖魰悦方榻B,自己半個月前剛從枸杞原漿生產基地回來,“看到工廠正常運轉,就放心了?!?/P>
10月初的一天,汪曉梅和兒子一大早就乘坐C891次列車出發了,從青海省西寧市前往格爾木市,再搭汽車去150公里外的都蘭縣諾木洪鄉,那里有青海省內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最大的枸杞種植基地。
今年7月1日,時速16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在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投入運營,青藏鐵路正式進入動車時代。西寧至格爾木約800公里的路程,只需5個半小時便可到達。
上車后,兒子一直與客戶線上溝通,動車穿隧道、越山嶺,信號一直未斷。“你之前坐‘綠皮車’去格爾木,常常聯系不上,家里人都替你擔心?!贝蛲觌娫挘麑δ赣H說。
“那時候沒辦法,哪比得了現在,車又快又穩,空間敞亮,還有免費的無線網絡。”汪曉梅說。
汪曉梅今年58歲。2010年,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她從山東老家來到青海。到這里怎么謀生呢?柴達木盆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是著名的枸杞產區?!皼]別的本事,就會下苦功夫?!蓖魰悦逢懤m包下40畝地種起了枸杞。
種植的日子,汪曉梅每天和工人一起忙碌,直到一粒粒枸杞綴滿枝頭,個個圓潤飽滿。
種植不易,往返談生意也難。那時,從西寧到諾木洪有兩條路可選。若乘坐青藏鐵路的“綠皮車”,車程10小時,一趟下來經常坐到雙腿腫脹;若沿公路出行,車程更長,路上顛簸,遇上雨雪天,愈加行駛困難。
“那時就想,辛苦不怕,能賺錢就行?!钡敃r果農采摘鮮果后,先攤在地頭晾曬去除濕氣,再賣給全國各地的客商和本地的干果制造商。年景好時,鮮果才有一斤20多元的價格,利潤并不高。
當地逐漸意識到,要在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上下功夫,開始打造“柴達木枸杞”這張金名片。
2015年,乘著政策東風,汪曉梅在西寧租下一間40平方米的小店,做起了干果生意。她向諾木洪等地的種植戶收購鮮果,烘干后制成干果,再批發到西寧出售,每斤價格比鮮果高出10余元。
那段時間,汪曉梅頻繁地搭乘“綠皮車”往返。遇到想要了解枸杞的乘客,她還會拿著干果樣品詳細介紹。生意越做越大,汪曉梅的小店為西寧不少特產店供貨?!啊撂禺a’不僅要立足一方水土、突出地域特色,還得延長生產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在兒子的建議下,3年前,在距諾木洪不遠的烏蘭縣,汪曉梅投資建起枸杞原漿生產廠。2022年,汪曉梅的工廠收購了近1500噸鮮果,帶動當地近50人就業,制成的原漿銷往全國各地。
汪曉梅和兒子這次去諾木洪鄉,一是為了敲定枸杞鮮果的采購事宜,二是查看工廠運行情況。每年8月到10月,是枸杞坐果、采摘的黃金期,工廠處于滿負荷運行?!拔业萌ザ⒅纯丛蟽鋲虿粔?。”汪曉梅說。
來到工廠,機器轟鳴,汪曉梅在4個車間內來回走動,認真檢查。第二天下午,汪曉梅母子便乘坐C894次列車返回西寧。
“我家的枸杞原漿生意比重漸漸超過了干果?,F在消費者只需網上訂購,貨品就能從烏蘭縣發往全國各地?!蓖魰悦氛f,“交通越來越便捷,我們的‘土特產’致富路也越走越寬。”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3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