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多個界別召開界別協商會議,委員們圍繞相關話題積極建言獻策,展開熱烈討論。
在民建界別協商會議上,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引發委員熱議。民建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主委、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培君委員建議,要立足從“治理攻堅戰”到“改良持久戰”的轉變,堅持科學治理、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糧適種”和“以種適地”相結合,綜合治理和綜合利用相結合。民建河北省委會主委、河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薛寒委員說,要聚焦鹽堿荒地農業全產業鏈條,構建“生態圈”,打造鹽堿地特色農業品牌,實現優質優價,提高附加值;打造特色消費場景,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著力研發鹽堿地“營養+”“旅游+”等高附加值產品。
如何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促進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民進界別協商會議上,委員們就此提出意見建議。中國工程院院士、民進四川省委會主委許唯臨委員建議,完善技術創新平臺運行管理機制,加強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進安徽省委會主委李和平委員建議,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方面,應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加強高校有組織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在推動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建議加強人才政策協同,加快推進相關人事制度改革,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激發創新活力。
無黨派界別協商會議上,“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范峰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高水平大學辦學自主權,激發高校改革發展內生動力,同時針對新入職青年教師出臺穩定的支持政策,打好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河北省廊坊市副市長張春燕委員建議,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打造聯合培養平臺;聚焦助力企業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聚集保障要素支撐,建強育人培養根基。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護青少年成長”成為教育界別協商會議關注的話題。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馬景林委員建議,一方面,加大公共衛生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各方正視心理健康問題,及時采取科學手段進行干預引導;另一方面,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合作,建立起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高金鳳委員認為,要通過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變革,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力,助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協商會議上,委員們就“提高失能照護水平,更好實現老有所養”這一話題建言獻策。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平委員說,在失能老人照護服務和照護員培訓等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公益機構的獨特作用,讓每名失能老人都能有尊嚴地生活。江蘇省慈善總會榮譽會長張建斌委員建議,應制定養老行業發展指導意見,實現國有與社會資本的差異化定位與分工,同時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社區+物業+養老”模式,通過社區、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社區公益資源和社會工作者形成聯動,為老年人提供更高質量的就近照護服務。
在特邀澳門人士界別協商會議上,委員們圍繞“深化琴澳合作,構建琴澳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體系”開展協商討論。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潤生委員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定位,琴澳旅游資源優勢互補,充滿發展潛力。他建議做好相關資源整合,開發更多“一程多站”旅游產品,促消費、引人流,不斷深化琴澳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吳丹、吳月、徐陽、劉雨瑞、曹文軒、汪靈犀、吳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