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昨天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62種藥品采購成功。覆蓋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領域。
本次集采一方面將促進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廣泛替代未過評藥品;另一方面將改善用藥結構,同一治療領域不同作用機理或療效更優、使用更便捷的藥品廣泛進入臨床。比如:
乳腺癌一線用藥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與普通的多柔比星產品相比,能夠有效降低藥品不良反應,顯著提高用藥安全性;
本次集采納入西格列汀二甲雙胍片(膠囊)等多個復方制劑,可避免分別服用單方藥物可能導致的漏服、誤服問題。
本次集采積極推動急搶救藥、短缺藥的保供穩價,在通過“帶量”明確企業供應預期的同時,實行每個省份“一家企業主供、兩家企業備供”的供應方式,提升臨床供應韌性。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指導各地及中選企業做好中選結果落地實施工作,確保全國患者于2025年4月用上本次集采中選產品。
本次集采呈現
穩預期穩供應促改革特點
專家介紹,本次集采呈現出穩預期、穩供應、促改革的特點。平均每個藥品有6家以上的企業中標,促進了供應更加穩定多元。
中國藥科大學醫藥價格研究中心主任 路云:數量比較多,我們這一次有62個品種,263個品規,大品種這一次也是創新高,涉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大概有十幾個,占到將近20%。不管是常用藥也好,還是高端復雜的制劑,占比都是相對比較高的。
專家表示,通過“帶量”采購方式穩定了企業預期,實現保障供應與合理降價的多元目標平衡,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
多措并舉
保障藥品質量安全及可及性
國家醫保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措施,保障藥品的質量安全,推動醫療機構合理優先使用中選藥品,讓更多患者受益。
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價格招采室主任 蔣昌松:未來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加大力度來保證集采產品在公立醫療機構的采購和使用。比如說采購的藥品占當時需求量的比例有沒有達到要求,使用這些高價的非中選產品的比例是不是過高,需要進行監測評估,甚至是預警和處置。
中國藥科大學醫藥價格研究中心主任 路云:我們提高了患者的購藥方便度,除了面對公立醫院,包括民營醫療機構,零售藥店,村衛生室,這一次都鼓勵和推動集采的品種進入基層。
醫保部門將與藥監部門緊密配合,做到中選產品批批檢,協同推進藥品追溯碼在醫院、藥店的全場景采集和應用。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