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全球倡議的提出,反映了把握百年變局、應對全球挑戰的必然要求,提供了破解世界難題、共創美好未來的時代答案,體現了堅持“兩個結合”、推動守正創新的歷史主動
2021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挑戰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寶貴的穩定性和正能量,具有積極深遠的時代意義。
三大全球倡議的提出,反映了把握百年變局、應對全球挑戰的必然要求。倡議提出的國際背景是,新冠疫情、保護主義拉大發展鴻溝,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嚴重滯后;個別國家以損害別國安全為代價謀求自身絕對安全,引發重大地緣危機;個別國家鼓噪所謂“民主與威權”對立,加劇文明沖突的擔憂。與此同時,“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不可阻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各國人民要和平、謀發展、求穩定的愿望不可阻擋。
三大全球倡議的提出,提供了破解世界難題、共創美好未來的時代答案。中方呼吁各國一道,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共同推進全球發展事業;呼吁各國一道,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呼吁各國一道,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建設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園。
三大全球倡議的提出,體現了堅持“兩個結合”、推動守正創新的歷史主動。倡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下為公、協和萬邦的理想追求,弘揚新中國外交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的崇高理念,秉持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國際主義精神,堅守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責任擔當,牢牢把握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潮流,深刻回答“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為解決世界難題挑戰指明正確方向。
三大全球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從中國主張到國際共識,從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動,中國同國際社會一道,譜寫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的精彩篇章。
踐行全球發展倡議,為推動共同發展注入動能。機制建設上,召開了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8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50多方同中方簽署合作文件,聯合國成立倡議推進工作組。資源動員上,投入并動員各類發展資金近200億美元,搭建起30多個合作平臺,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項目落實上,倡議框架下已開展1100多個項目,全球發展項目庫已實施600多個項目,已為發展中國家培訓6萬多名各類人才,中國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
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為維護和平安寧匯聚力量。中國積極引領全球安全治理,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明確了20個重點合作方向,并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中國積極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在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阿富汗問題上積極勸和促談,促成沙特和伊朗復交、巴勒斯坦各派別和解,成功斡旋緬甸沖突相關方多輪和談,提出“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中國積極開展安全領域交流對話,建好用好北京香山論壇、中非和平安全論壇、中東安全論壇等平臺。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文明交流互鑒指引方向。2024年6月,聯合國確定每年6月10日為文明對話國際日。202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向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致賀信。中國還發起和參與文明古國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系列機制,為加強文明對話注入新動力、搭建新平臺;舉辦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與多國合辦文物進出境展覽,推動文明傳承和創新;同東盟、希臘等舉辦數十個大型文化和旅游年(節),中外人文交流合作邁向新高度。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由此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路。沿著這條道路,中國堅持以和平發展超越國強必霸、以合作共贏超越贏者通吃、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在動蕩不定的世界上高高舉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輝旗幟。
在習近平主席親自擘畫下,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科學指導下,新時代中國外交保持大政方針連續性,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在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工作要“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主線”,系統闡明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體系,其中包括“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戰略引領”。這一系列重要外交政策理念,已經成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遵循。
面對充滿挑戰的國際形勢,中方將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堅守人間正道、把握時代潮流,同各方攜手落實好三大全球倡議、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作者為國際問題觀察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1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