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4年)》顯示,河北省綜合算力指數排名躍居全國首位。曾經的鋼鐵大省如今化身數字產業里的一匹黑馬,短短幾年時間便在算力規模、綠色算力、應用場景等方面多點開花。
截至去年底,河北全省的算力規模已經超過30000P。河北做了哪些工作?算力又能給河北帶來哪些變化?來看記者的走訪調研。
鋼鐵大省“變身”算力大省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的大數據產業基地,記者看到,一排排充滿科技感的建筑拔地而起,在燕山山脈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里面一排排的服務器為北京及全國的眾多互聯網、金融和先進制造企業提供安全高效的數據存儲和計算服務。
聯通(懷來)大數據創新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緱昊:作為基礎運營商,我們離北京非常近。我們的出口比較大,有3T的帶寬,可以直連北京。
從農業種植、玻璃制造,到如今的大數據產業,懷來的支柱產業在近二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座小城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算力之城”的呢?
懷來縣數據局局長 曹錦斌:2016年起我們開始探索經濟轉型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全市對接北京的“橋頭堡”,發展大數據產業是我們搶占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
那時互聯網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對數據存儲和算力的需求大增。而懷來,由于海拔和氣候因素,年平均氣溫維持在9.1℃,天然的氣候優勢,有利于服務器等高耗能設備自然冷卻散熱,能幫助數據中心節約能耗40%以上。也正因此,懷來抓住機會,發展起了存儲資源和通用算力產業。多家國內頭部互聯網企業以及三大運營商也看中懷來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優勢,紛紛來此落戶。這幾年,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興起,算力需求更加旺盛,懷來向大數據、智算算力方向發展。目前,懷來的算力規模在全國的縣區里名列前茅。
物理條件優
吸引大數據產業扎堆落戶懷來
距離北京近且氣溫低,是河北懷來布局大數據產業的物理條件。可是能吸引眾多企業扎堆落戶,僅靠物理條件還遠遠不夠。
算力的基礎是電力,24小時不間斷處理數據的服務器能耗高,還需要實時進行散熱降溫。“雙碳”背景下,如何降低計算能耗,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發展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電從哪里來?其實,懷來不僅氣候冷涼,它所在的張家口市還擁有豐富的風能與太陽能,是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可為大數據產業提供充足的綠色能源供應。
懷來布局數字產業,在規劃之初就探索“綠色供能+綠色用能”模式。記者在這家大數據科技產業園看到,這里非生產用電、新能源汽車充電,大部分來自屋頂光伏發電;道路兩側的花朵形路燈,白天吸收陽光、晚上照明。
2024年,懷來大數據企業用電量42億千瓦時,其中使用綠電11億千瓦時。硬支撐有了,接下來就是做活軟環境。當年,秦淮數據是一家初出茅廬的數據中心運營商,他們需要在環京地區建立一座大數據產業基地來承接北京的海量數據存算需求。幾經考察選址,他們最終將廠址選在懷來,建立了懷來地區第一座數據中心。
時間不等人,“虛擬審批”“拿地即開工”手續并行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懷來接連啟動。
懷來縣數據局局長 曹錦斌:為保障企業快速落地,懷來通過“虛擬審批”“容缺辦理”“拿地即開工”等措施,促使手續“壓茬辦”“并行辦”。懷來京西智算中心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僅32天,全縣項目審批時間平均縮短60天以上,審批效率全方位提高。
目前,全國排名前十的數據中心運營商已有5家先后在懷來落地,借助延遲低于2毫秒的光纖通道直連北京,承接京津冀地區海量的數據存算需求。今年,懷來計劃新開工項目11個,成為華北地區運營規模最大、算力增長最快的數據中心集群之一,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算力就是生產力
河北該怎么用?
從粗獷的鋼鐵產業,到像大數據產業這樣的新質生產力,河北近年來正通過推出一批新政策、引進一批新技術、打造一批新基建,不僅實現眾多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也培育出一批由新質生產力驅動的前沿產業。
在這場數字化的創新突圍中,河北正不斷將算力優勢轉化為發展的新動力。
在廊坊固安的這家快遞公司華北轉運中心,近百個進出港卸貨口同時操作,全鏈路數智化設備同步運轉。大量快遞包裹在運輸帶上被快速掃描、分揀,整個過程都在智能管理系統的調配下完成,最快僅需10分鐘便可完成裝車。
某快遞公司京津冀大區綜合負責人 曹峰:算力優勢在我們行業應用里是非常大的支持,從成本、從時效、從單量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分揀效率提升了30%,而我們的能耗降低了50%,我們進出港的時效,整個提升了一個班別,大概8小時左右。我們整體的單量從最初的230萬每天,現在可以達到峰值700萬每天。
作為京津冀地區關鍵的物流樞紐節點,廊坊正在利用當地巨大算力儲備,不斷深化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推動物流產業全鏈條智能升級。在過去一年,廊坊累計快遞業務量達到17.18億件,同比增長39%,為京津冀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在河北全省,利用數據驅動、智能融合的案例不斷涌現。在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全流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使得煉鋼的一百多道工序、4000多個關鍵節點的數據一目了然,讓“一鍵煉鋼”成為可能;唐山港京唐港區對集裝箱泊位進行自動化改造,融合車輛、岸橋等設備控制系統,協同智能閘口等輔助感知系統,實現全作業過程智能分析決策,裝卸效率較傳統岸橋提升50%。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軟件產業處處長 李劍:加快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我們將依托全省算力優勢,以大模型在制造業領域規模化應用為牽引,加快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