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五個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將今年的紀念活動主題定為“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該主題凸顯了早期預警對于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關鍵作用,以及國際氣象界在全球合作保障天氣氣候安全方面的深切期待。
直面挑戰,防范化解天氣氣候風險需要全民早期預警
2024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氣候系統不穩定性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重發,復合型災害強度大、影響范圍廣。
氣象早期預警系統可以在災害來臨前發出警報,保護生命財產安全,是成本較低且能較快較易見效的防災減災手段。2022年3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起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旨在確保到2027年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受到早期預警系統保護,免遭災害性天氣、水或氣候事件的侵害。同年11月,聯合國發布《全民早期預警行動計劃》。2023年6月,第十九次世界氣象大會將落實全民早期預警倡議列為世界氣象組織未來4年的首要戰略。
據聯合國統計,早期預警系統已經為拯救生命、減少經濟損失作出了貢獻,但各國在早期預警系統建設方面仍存在重大差距,能夠將早期預警和應急響應預案有機聯動起來的國家較少,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等脆弱地區的預警能力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全球氣候風險需全民應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國際場合多次呼吁各國共同采取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為構建更加安全、更具氣候韌性的未來,各國應當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落地生根,攜手縮小氣象早期預警差距,讓早期預警更好地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堅守初心,充分發揮預警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的先導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精準預警響應,進一步加強氣象預警與災害預報的聯動,突出臨災預警,做好點對點精準預報和滾動更新,強化預警指向性,落實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加強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落實應急預案行動措施,把握工作主動權。中國氣象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著力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防御應對能力。
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預警發得更早、報得更準、傳得更廣。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陸海空天協同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精密監測瞬息風云變幻。數值天氣預報“芯片”實現中國造,智能網格預報產品實現預報要素多種類、時間尺度無縫隙、空間范圍全覆蓋、時空分辨率分鐘級公里級。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全面完成,建立健全了分災種、分區域的災害性天氣預警體系,能夠提前43分鐘預警強對流天氣。新一代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發布的82種預警信息,可在1分鐘內送抵應急責任人,公眾覆蓋率達99.1%。
加快推進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預警叫有所應、應而會用、用之有效。“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完善,建立了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和高級別預警“叫應”制度。2023年以來,氣象部門在關鍵天氣來臨前累計“叫應”各級黨政領導、主要應急責任人58萬人次,及時報告或通報天氣情況及影響。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日益健全,氣象部門在災害發展不同階段按需供給預報預警服務產品,并分級別、分區域精細化聯動相關力量。預警、“叫應”及時到達應急負責人,并有效聯動“激活”防災減災有關部門,為防災減災部署和人民群眾避災贏得先機。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認知水平和行動能力持續提高,2024年氣象科學知識普及率達80.81%。
開放合作,為實施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指出,建設氣象早期預警業務平臺,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落實該項伙伴行動,中國氣象局將積極融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國際氣象治理中自覺肩負起“同球共濟”的責任。
胸懷天下,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能力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中國氣象局承擔26個世界氣象組織國際或區域氣象中心職責。風云氣象衛星向13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國際服務滿意度達80%。在全球預報業務常態化機制和全球無縫隙預報業務框架下,基本建成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和區域數值預報模式系統以及亞洲多災種預警系統,初步具備了面向全球提供精細化公眾氣象服務產品的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遠洋氣象導航能力。立足中國,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夢想已變為現實。
大愛無疆,全民氣象早期預警中國方案走向世界。為落實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早期預警促進氣候變化適應中國行動方案(2025—2027)》《共建“一帶一路”全民早期預警北京宣言》《世界氣象組織、生態環境部和中國氣象局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合作協議》等相關政策方案陸續出臺,彰顯中國強大的行動力和引領力。中國氣象局與33個國家相關機構及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協議,與周邊國家開展重大災害性天氣區域聯防合作,通過南南合作示范推動各國互助,并重點面向全球南方國家推廣中國早期預警品牌,深化氣象基礎設施“硬聯通”、工作經驗機制“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截至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云+端”早期預警系統落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所羅門群島等國。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早期預警行動,還將發射3顆覆蓋非洲、亞洲等地的靜止氣象衛星,為非洲提供全天候高精度氣象災害監測服務,為多國民眾撐起遮風擋雨的擎天巨傘。
明者防禍于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攜手讓氣象早期預警覆蓋全球,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愿景,也是中國氣象部門的重要使命。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為實現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目標提供更強的科技支撐、制度支撐和規則支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作者為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