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術出版社供圖
"> “AI時代設計類規劃教材”之《智能產品交互設計》《未來空間設計:AI時代設計思維》書影。
人民美術出版社供圖
如今,AI技術迭代迅猛,新功能、新應用層出不窮。同時,高校設計專業因AI課程更新緩慢、教師對AI技術掌握不足,面臨教育內容滯后等難題。早在202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便敏銳洞察到這一潛在問題,歷時2年策劃推出一套(60種)“AI時代設計類規劃教材”(以下簡稱“AI設計教材”)。這不僅是一次教材的更新迭代,也是設計教育與出版行業雙向奔赴、同題共答的有益實踐。
從各地多所高校接入DeepSeek,到北京市中小學校將開展AI通識教育,AI于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正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AI設計教材的出版恰逢其時。以未來性、國際化、實用型為目標,教材通過極富創新性的跨學科編寫模式,既為設計類學科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資源,又有助于高校培養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設計人才,體現了出版行業對設計類學科建設的支撐作用。
伴隨AI迅速發展,各領域對具備AI應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在設計行業,AI生成設計、智能建模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約70%的設計崗位要求從業者掌握基礎AI工具。AI設計教材應時而變,將AI算法、數據處理等知識系統融入教學。《數字化時裝設計》教材便細致講解了設計師如何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創意與AI工具,實現從草圖繪制到虛擬試衣的全流程,引導學生將設計理念與算法相結合,拓展設計空間。
不局限于設計專業學生,教材編寫團隊還希望通過從單向講授到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轉變,幫助更多藝術專業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提升綜合素養。以往,人們往往認為藝術人才主要依靠天賦,現實表明,僅有天賦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藝術人才的要求。在《未來空間設計:AI時代設計思維》教材中,不僅有國內優秀案例,還有國外經典作品,涵蓋城市規劃、建筑改造、社會學研究等多個領域,鼓勵學生在材料、結構、空間關系以及人機交互等多個層面展開思考與實踐。
AI的出現加速設計教育變革,AI設計教材則成為助推設計教育迭代升級的動力之一,反映了新時代教育借助出版行業資源實現自我提升的能動性。
從第一批出版發行的4種教材可以看出,凝聚50多所高校專家智慧和心血的AI設計教材,從設計學、教育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專業角度為教學提供跨學科支持。考慮到教學實際,教材每章都設有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實踐操作和課后思考等單元,滿足不同層面的學習需求。為了更好地服務設計教育,人民美術出版社還提供了一系列配套服務——開展免費培訓,幫助教師深入理解和熟練運用教材;舉辦“大師班”,為教師搭建交流和提升的平臺;架起校企合作的橋梁,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促進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當然,我們也認識到,AI不是萬能的。如果學生過度依賴AI,可能會導致思維惰性,削弱獨立創新能力;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可能會導致不同地區、不同院校的學生在接觸AI教育時存在差距;AI評價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忽視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情感,包括藝術靈感等難以量化的因素,進而影響評價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正確看待這些問題,并在重重挑戰中尋求協作解決之道,AI時代的設計教育才能行穩致遠。
回顧歷史,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大師將科學與人文融合,創造出諸多經典之作。在AI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這一歷史經驗更加值得借鑒。推動AI技術與設計教育中的人文內涵、創意靈感深度融合,以人才培養助推精品涌現,設計將在AI時代煥發新的活力。
(作者為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3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