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意味著什么?化用經典歌曲《愛的奉獻》的歌詞,“這是數字的呼喚,這是AI的奉獻,這是智能的春風,這是未知的源泉”。對設計教育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我們常說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需從價值觀、系統知識、探索未知等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訓練。設計教育亦然!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設計教育的發展歷程,從主要培養服務于輕工產業和工藝美術需求的人才,到借鑒國外現代設計理念開啟多元化發展,再到逐步形成中國特色設計學科體系,中國設計教育從無到有,一直處在積極探索構建的過程中。
近年,AI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學習和教育觀念發生巨變,一方面閱讀書籍和課堂講授等傳統學習方式正在被打破,一方面AI提供了全新的創新思維工具和思路,一方面傳統意義上的通識性和技術性設計工作逐漸被替代。面對新科技、新形勢,設計教育必須有新舉措,以推動中國設計蓬勃發展。
AI時代,設計教育并非只有順應,也要有反思和批判精神。引導設計師在與AI對話的同時,保持“人”的尺度和距離,在“對峙”中思考設計的新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這種對話與對峙是通過“人”與“AI”的雙向構建來達成的,當下和未來也要辯證看待設計教育的開展。
平衡好共性與個性。AI是基于已有的大量數據進行訓練的,更傾向于通用性、普適性。未來雖然還會有模擬各類人格的個性化生成服務,但其共性仍將存在。而作為個體的“人”,不同的設計師因出身、經歷、性格、情感等不同,對世界的認知和判斷也具有個性屬性,其設計也更富獨特性、前瞻性。設計教育在普及AI提供的共性服務的同時,更應張揚、拓展“人”的個性化創造。
把握好自助與自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方面,AI就像自助餐廳,只要愿意,每個人都可以自給自足。但基于人的主觀意識和欲望,在思想、決策、行動等方面的主動性和主導性上,AI還無能為力。設計教育在提供知識和技能的自助之外,更要鼓勵學習者規劃自己的宴席、探尋自主的美味。
兼顧好AI(人工智能)與ai(愛)。AI正在加速替代人類的經驗生產,但滿足個性需求和欲望實現,以及追求真善美的情感關懷卻需要人類自己去完成。設計教育在利用AI提升學習者技能的基礎上,更需激發學習者對設計價值的深度思考、對情感關懷的高度重視,讓設計引領美好生活。
20余年來,我全心全意投入設計教育改革,完成了6個系列300余冊教材的總主編工作。如今,在與技術賽跑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Al的價值和人的價值——AI為世界奉獻智能的愛,人為世界奉獻富有情感溫度的愛,越是走進AI時代,設計教育越呼喚人的ai(愛)的奉獻。
?。ㄗ髡邽橥瑵髮W設計創意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3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