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佳君攝
"> 3月31日,中國向緬甸提供的首批緊急人道主義救災物資運抵仰光國際機場。
本報記者? 謝佳君攝
中國公羊救援隊供圖
"> 中方救援隊在緬甸曼德勒開展救援。
中國公羊救援隊供圖
正值暑季的緬甸仰光酷熱難耐。
當地時間3月31日12時許,仰光國際機場停機坪上,中國政府向緬甸提供的首批緊急人道主義救災物資剛剛運抵,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從機艙卸載。這批物資主要包括1200頂帳篷、8000條毛毯和4萬余個急救包,以包機方式運抵仰光。后續物資也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將很快運抵緬甸。
從救災物資雪中送炭,到救援力量星夜馳援,緬甸遭受強烈地震災害后,中國政府和人民迅速響應,詮釋了中緬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3月31日表示,中方將發揚中緬胞波情誼,與緬方共克時艱、共渡難關。
據記者了解,除中國政府首批緊急人道主義救災物資外,云南省提供的500萬元人民幣物資援助正陸續抵達;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提供的價值110萬元人民幣的帳篷、藥品、折疊床、棉被、方便面等救災物資已運往災區;中國紅十字會向緬甸捐贈20萬美元,并提供了300頂帳篷、2000床毛巾被、600張折疊床和可以滿足2000個受災家庭使用的賑濟家庭包等緊急物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已在曼德勒和內比都為1000戶受災民眾發放了水、干糧、帳篷、蚊帳、方便面等生活物資。中緬邊境各口岸迅速啟動震后應急通關機制,開辟“綠色通道”。在緬中資企業商會和地方商會已籌集10億緬幣(1元人民幣約合288元緬幣)現金、15億緬幣物資。接下來,中方還將視緬方需要繼續提供援助。
在救援方面,中方已派出中國救援隊、由中國軍隊參與組派的中國國際救援隊、云南救援醫療隊、香港特區政府救援隊四支官方救援隊。其中,云南救援醫療隊是首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中國救援隊、中國國際救援隊都是獲得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救援隊。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和云南、湖南、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的十余支民間救援力量也已抵達緬甸。目前,已有約400名中國地震專家,救援、醫護人員在緬各地參與抗震救災。截至當地時間3月31日8時,來自中方的救援力量已在緬甸救出6名幸存者。
據介紹,在緬的中國企業、商協會、中國志愿者也積極參與到救援當中,為救援隊提供物資支持、車輛調配、燃油供應、翻譯、溝通協調等幫助。基于DeepSeek緊急開發的中緬英互譯系統,提供應急中緬用語協助救援。還有許多遍布全球的中國志愿者自發幫助收集求救信息,連夜趕制中緬英三語的緬甸災情動態地圖,目前該地圖已有超100個標注點,為救援力量提供救援信息參考。
從自云南邊境連夜趕赴災區的卡車司機,到在廢墟中不眠不休的中國救援專家,無數個體用行動證明,中緬胞波情誼不是簡單空泛的話語,而是風雨來臨時緊握的雙手,是余震未消時并肩的身影。“地震撕裂了大地,但不能切斷中緬胞波情誼,無法動搖我們命運與共、守望相助的理念與信心。”中國駐緬甸大使馬珈表示,“中國馳援緬甸的速度、力度與溫度,詮釋了中緬深厚的胞波情誼。這是中國作為大國的道義與擔當,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本報仰光3月31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1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