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生命·希望——2025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暨宣傳普及活動”在中國醫科大學和平校區禮堂舉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何維,遼寧省副省長、省紅十字會會長單義,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東,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斌,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白巖松,“人民英雄”張定宇、“當代雷鋒”郭明義等出席活動。
活動中,張定宇教授被聘請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公益大使”。張定宇、郭明義、凌鋒以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代表共同發出倡議,呼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心支持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為挽救垂危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為攻克漸凍癥“打光最后一顆子彈”
千余名患者積極響應遺體捐獻
“漸凍癥”患者被稱為清醒的“植物人”,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與癌癥和艾滋病等并稱為五大絕癥。“漸凍癥”患者通常存活2年至5年,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目前尚無根治方法。
為了早日攻克漸凍癥,把生的機會留給別人,漸凍癥患者蔡磊決定打光自己的“最后一顆子彈”——身后捐出自己大腦和脊髓組織給醫學科研使用。蔡磊找到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趙洪濤,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自己最后的努力能給解密漸凍癥帶來一些幫助,并會號召更多的漸凍癥患者參與到捐獻行動中。
國家發育和功能人腦組織資源庫主管仇文穎說,由于漸凍癥屬于神經系統疾病,無法在患者生前或活體上進行研究和發現,最重要的研究對象就是腦組織做捐獻形成的科研樣本,只有通過建立一定數量的漸凍癥患者腦組織和脊髓組織樣本庫,才有可能找到破解漸凍癥的方法。
在蔡磊的組織下,現在已經有千余名漸凍癥患者及患者家屬積極響應——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湖北衛健委副主任張定宇,也是其中一員。
張定宇出生于1963年12月,曾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2020年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現任湖北省醫師協會會長、武漢協和醫院重癥醫學科二級教授。
張定宇是一名漸凍癥(運動神經元病)患者。“既然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就要坦然面對,沒有什么好怕。”張定宇確診之初,也曾恐懼。如今,他淡定從容。
2022年,張定宇決定捐贈自己的遺體。他并沒有提前告訴家人,也沒有過多的猶豫和顧慮,想法很簡單:“我是一個漸凍癥患者,捐贈遺體有助于醫學工作者開展漸凍癥研究。”
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超過705萬,實現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5.8萬余例、遺體捐獻6.3萬余例、角膜捐獻11萬余片,挽救了17萬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為10萬余人帶來光明,服務了醫學教學和科研,成為我國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新風尚。全國已建成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場所280余處,每年清明節期間,各地紅十字會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緬懷紀念活動,營造捐獻光榮的社會氛圍,呼吁更多人參與到器官捐獻這項大愛奉獻的事業中來。
來源:中國新聞網綜合自遼寧紅十字、長安街知事、此前報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