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崔旭紅)近段時間,北京、山東、河南等地蔬菜收購價格迅速下跌,菜農損失慘重。商洛的菜價是否受到影響呢?4月28日,記者走訪了市區部分蔬菜批發市場和超市。
商洛菜價略降 市場感覺不明
在黃沙橋蔬菜市場,正在買菜的張大娘說:"各大媒體都說,菜價降了,菜賣不出去,為什么咱們這里菜價還是那么貴啊,白菜還要8毛錢一斤啊!"
商洛市物價局市場監管科的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各大媒體所說的菜價是指田間地頭價,不加任何運輸費用,真正到市場上的價格依然不便宜。
據全市各縣區物價局4月27日對市場糧油、蔬菜、燃料等重要商品價格監測顯示,與4月20日相比,米面油、肉禽蛋、燃料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蔬菜價格連續三周下降。蓮花白、青椒、西紅柿、豆角、萵筍等持續下降,這些蔬菜的價格最高降幅為50.0%。
中間環節多 市民買菜貴
商州區腰市鎮的張師傅承包了130畝地種菜,今年光白菜種了40畝。他告訴記者,現在菜價降的太厲害了,有人上門收菜,白菜才賣到1毛錢,他有幾畝地的白菜,還有10多天就上市了,心里壓力特別大。 記者問張師傅,為什么自己不去菜市場看看菜價,直接把菜拉到菜市場賣,城里白菜現在還是8毛錢。他說,平時里比較忙,很少進城,要是自己拉著菜去菜市場,中間折騰的會賠的很慘。 在大荊鎮,一個上門收菜的小商販說"我以每斤一毛五收菜,拉回去到批發市場每斤賣3毛錢,天氣干燥 這些菜還會縮水,我也賺不了多少錢。"他告訴記者,他一般都在西安進菜,那里的菜整理的好還便宜,這次來這里是為了節省運費,現在油價漲的厲害,為了節省車費才來到這買。他還告訴記者,蔬菜商販一般是把菜賣給總蔬菜批發市場,然后再由總批發市場賣給各地批發市場和超市,然后再到街頭賣菜點,最后才到消費者手里。這中間,每個環節都要拿一部分錢,到了消費者手里,這個價錢也很正常。
一位20多歲的村民告訴記者,村里現在留守的人老的老少的少,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人對外界信息大多不太關注,他們"只管"種和收,只圖省事,感覺價錢差不多就批發給菜販子,接著又趕種下一輪蔬菜。至于賺不賺錢、賺多賺少,一般也不太細算賬。再說,村民們沒有啥技術,種菜相對輕松點兒,什么菜簡單好種就種什么,并不在意菜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
基地建設加速 菜價有望趨穩
據了解,商州區今年投資上億元在腰市鎮、大荊鎮、陳塬辦事處、夜村等蔬菜基地建設蔬菜示范基地,發展萬畝蔬菜大棚。目前雖在起步階段,但已初見成效。截止2月底,已落實設施蔬菜建成面積2210畝,新建并投入使用生產基地2個230畝,另外12個基地正在加緊建設。大荊鎮農業站的李站長告訴記者,他們光蓮花白就種植了60多畝的,青椒、西紅柿等蔬菜再過10來天就可上市。
隨著商州蔬菜大棚的發展,本地蔬菜供應量有望明顯增加,運輸、儲藏等間接費用可直接減少。因此,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市區蔬菜價格太漲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