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方由朝)12月6日,由市科學技術局組織省、市畜牧業權威專家,對我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的“豬瘟、豬口蹄疫、豬高致病性藍耳病免疫抗體消長規律試驗研究”進行了評審,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質疑答辯,結合查新,認為這項技術成果具有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長期以來,豬瘟、豬口蹄疫、豬高致病性藍耳病一直是危害生豬產業發展的重大動物疫病,就我市而言,每年中省要拿出600多萬元的疫苗資金來防治這三種疫病。過去,由于這三種疫苗的免疫程序處于盲目的混亂狀態,雖然豬被免疫,但抗體水平低,達不到免疫的效果,而且疫病多發。
2008年,市動物疫控中心選定丹鳳生旺良種豬場100頭豬,進行歷時8個月的免疫試驗研究,通過研究測定結論,得出先免豬瘟,一周后再免疫口蹄疫和藍耳病的免疫方法。該項研究已獲得商洛市政府2009年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獲得2010年陜西省政府科學技術三等獎。當年,該項目鑒定時,省、市鑒定評審委員會專家希望對三種疫苗的免疫抗體消長水平進行試驗研究。市動物疫控中心針對專家提出的研究課題,依然在丹鳳縣生旺良種豬場選擇肥育豬100頭,按照不同階段的日齡和體重,對每頭豬先后進行8到10次的抽血檢測。經反復實驗,按照先免豬瘟,一周后再免疫口蹄疫和藍耳病的免疫方法,在免疫后28天、35天、42天、80天、105天,豬瘟的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70%到100%之間,其免疫抗體水平整齊且有規律;豬O型口蹄疫的免疫抗體水平在免疫后56天達到高峰,達到國家要求保護率的水平;并得出了從免疫到出欄三種疫苗的抗體消長規律,確定出了口蹄疫抗體檢測的最適采樣時機和加強免疫的時間。項目實驗結果通過兩年來在我市轄區內的規模養殖場和養豬戶推廣,效果非常顯著,兩年來,徹底控制了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保障了養豬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