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方 婷 朱恢軍)“什么叫‘低碳生活’,對我們農民來說,省時省能源沒有破壞就是低碳生活!”近日,筆者在柞水縣下梁鎮采訪,村民程寶才向記者吐露自己的“低碳”感言。如今,柞水農村隨處可見農民裝節能燈、騎電動車、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節柴灶的情景,一股環保新風正飄溢在田野鄉間。
家住干佑鎮車家河村蘆才溝的趙緒祥老早就享受了低碳生活帶來的便利,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農村能源建設項目,2009年5月,蘆才溝實施沼氣工程,建起440個沼氣池,開啟了“豬(雞)—沼—果”綜合利用循環模式和庭園經濟生產模式。如今趙緒祥家里不僅用沼氣,而且節能燈、電動車、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節柴灶一應俱全。隨著國家農村能源建設項目的不斷深入,節柴灶、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逐漸遍布柞水各個鄉村,如今辛苦一天的農民回家打開龍頭洗個熱水澡已成為常態。
今年以來,為優化農村用能結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鞏固退耕還林的成果、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了農業生產、生活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柞水縣把農村能源建設項目建設納入“民生計劃”。在實施中逐級落實責任,使節能減排工程進農村、入農戶;各相關部門爭取資金和項目,加快沼氣池建設進度,為群眾的低碳生活打好基礎,落實中省市惠民政策,向群眾發放太陽灶等節能環保生活用具;深入開展節能減碳全民行動,提高全民節能減排意識,在全社會倡導崇尚文明節約、反對奢侈浪費的生活風尚,樹立綠色生活理念。
據悉,今年以來,柞水縣已完成節能設施投資1639萬元,建成小區沼氣20個、農村戶用沼氣400口,發放節柴灶800臺、太陽灶500臺、太陽能熱水器800臺,農村能源建設已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主要切入點,低碳的生活方式成為農村生活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