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呂麗霞
開欄的話
市第四次黨代會以來特別是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后,我市著眼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的戰略任務,突出追趕超越、綠色發展主線,堅持走好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的發展路徑,統籌謀劃、精心組織、梯度推進,產業開發與城鄉建設良性循環互動,產生了巨大的疊加裂變效應,形成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贏的發展模式,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即日起,本報隆重推出“堅持‘三化’路徑建設‘三個商洛’”主題系列報道,配發系列評論員文章和典型報道。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一小時穿越秦嶺,一小時換一片藍天,一小時換一道風景,一小時換一種心情。”不久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俊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用“四個一”闡釋了商洛與省會西安的內在相連與外在之異。近年來,隨著西安、商洛兩地間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商洛已進入“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在“追趕超越”的時代背景下,商洛——這個曾經閉塞的“秦嶺山里的城市”,正在崛起為一個山水相依的幸福之城。
近幾年,經過探索實踐,商洛決策者發現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是一種可以互相促進且能夠相得益彰的關系,而不是彼此制約。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就要走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的“三化”路子。在商洛市第四次黨代會上,大會提出“建設創新商洛、建設美麗商洛、建設幸福商洛”的目標,堅定不移走“產業綠色化、城鎮景區化、田園景觀化”的發展路徑,為商洛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眾的期盼。“十二五”期間,“秦嶺最美是商洛”唱響全國,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清潔的水質、翠綠的青山、最美的藍天,成為商洛的最靚名片。在2016年,陜西各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商洛以310天“優良”的驕人成績位居全省之首,“商洛藍”一度刷爆朋友圈。
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商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市距西安105公里,312國道橫貫東西,境內高速貫通全境,成為陜西東南部的交通樞紐。商洛森林覆蓋率高,是關中的生態屏障和西安國際大都市的第二生活區,境內有金絲峽國家森林公園、柞水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鎮安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和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豐富。空氣清新,生物物種繁多,被稱為“天然藥庫”“天然氧吧”,適生中藥材1000多種,農林特產260多種,核桃、板栗、柿子產量居陜西之首,有“中國核桃之都”“全國板栗之鄉”及“北方茶葉之鄉”之稱。商洛曾是商鞅封邑、“四皓”隱居、闖王屯兵之地,以“戲劇之鄉”聞名全國,也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故鄉,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生態優勢、人文優勢,為商洛走綠色發展路徑提供了原動力。
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商洛成為連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可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借勢借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國家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加快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及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我市面臨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疊加。“十二五”以來,我市堅持綠色循環發展路線,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城鎮建設步伐加快,生態建設加強,社會民生改善,為“十三五”的良性發展打好了基礎。隨著消費社會、休閑時代的到來,生態觀光休閑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主要方式,商洛走綠色發展路線成為順應時勢的最佳選擇。
在產業綠色化上,按照“園區建設環境友好、生產流程智能潔凈、生產方式綠色環保、資源利用集約高效”的思路,采用先進技術推動有色、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綠色發展,加快新材料、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擴量升級。著力打造特色現代農業園區,推動園區集群化發展,推動生態旅游向觀光度假、休閑體驗并重轉變,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體系,力爭走出一條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富民強市之路。城鎮景區化上,以秦嶺特色小鎮為抓手,走秦嶺山區特色城鎮化之路,按照旅游景區標準規劃建設管理城鎮,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不斷提升新型城鎮的內涵,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家園。在田園景觀化方面,積極開展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創建活動,科學編制鄉村綜合發展規劃,對農村環境進行集中連片整治。堅持示范引領、點面結合、連片推進、全域打造,培育田園鄉村、保護田園生態、經營田園風光,進而形成發展全域旅游的態勢,把商洛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打造成秦嶺腹地生動鮮活的田園景觀,推進旅游產業向多業融合轉變,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有機統一。
走好“三化”路徑,目標是建設創新美麗幸福的新商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舉全市之力打好精準脫貧、現代工業、特色農業、全域旅游、新型城鎮化五大攻堅戰,以其為載體,積極實踐綠色發展之路,帶動全市經濟發展。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貫穿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以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創新、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體制機制,建設創新型商洛。要把綠色作為首選,系統推進信息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綠色化,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等綠色產業,全面確立綠色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美麗商洛。要把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根本考量,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以讓老百姓擁有更豐厚的收入、更優質的教育、更體面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好的醫療和居住條件為目標,建設幸福商洛。
讓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新鮮,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懷著這一信念和追求,商洛在推進“三化”路徑的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上,給實現“三個商洛”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