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商洛交通面貌的重點工程312國道麻街嶺隧道建設紀事
麻街嶺遠眺 (張志宏 攝)
麻街嶺隧道
麻街嶺隧道打通后的312國道
趙立新
“九五”期間,商洛是全省10個地市中唯一一個既沒有飛機、輪船也沒有火車作交通工具的地區。因此,縱貫全區從上海到新疆伊犁的312國道如同命脈,是商洛走出貧困的一條生命線,也是促進商洛經濟發展的一條黃金大道。然而,境內181.1公里幾乎全是三級公路,且有秦嶺阻礙、麻街嶺擋路,路況差,通過能力弱,大大牽制了經濟的發展,盡快改造312國道已成為全商洛地區230萬人民的迫切愿望。1991年6月,商洛地委、行署在省政府和省交通廳、公路局的關心支持下,成立了312國道建設領導小組和工程管理處,多方籌集資金一億多元,決定先改造小商塬至商州24.63公里國道。工程從1991年12月動工,到1994年9月,除麻街嶺隧道外,全線竣工通車,開始收費還貸,新建路線比原路線縮短里程3.611公里。
麻街嶺公路隧道是修建這段公路的咽喉工程。麻街嶺雖高不過秦嶺,但此嶺巍峨峭拔,云霧繚繞,冬季冰雪覆蓋,公路盤山而上,彎路半徑小于30米的達17處,開車人和乘車人每過此嶺,無不提心吊膽,堵車、翻車等惡性事故時有發生。據統計,從1979年到1993年,麻街嶺段共發生大的交通事故207起,死90人,傷135人,直接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麻街嶺隧道全長1383米,這樣長距離大跨度的公路隧道當時屬西北公路隧道之最。鑿穿麻街嶺隧道既是312國道改建工程的關鍵,也是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通東南富商洛”號召的第一戰。麻街嶺地質結構復雜,巖質極差,進出口均在半山腰,施工難度大,任務相當艱巨。
承擔麻街嶺隧道工程的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三工程處,是由原英雄的鐵道兵八師第38團改建的。該團曾轉戰全國,通遼線、京原線、引灤工程及湖北清江導流洞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赫赫戰績,曾受到李瑞環、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稱贊他們是“插向大山腹中的尖刀”“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在大秦線的白家灣隧道開鑿中,他們還創造出月進度3168米的亞洲最高紀錄。這一次,他們把承建麻街嶺隧道當作向大西北地區顯示施工實力、打開施工市場的一次榮譽出擊。
1991年12月20日,地委書記、行署專員和三處領導為開工剪彩奠基,在轟隆隆的炮聲中,三處副處長、商州項目長李光全帶領工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破土動工。北道口在距丹江河灘80多米高的山崖上,甭說施工機械,連人也上不去,第一仗便是冒著寒風,從漲水的丹江河上涉水過去,把炸藥扛到山下面,人吊在安全繩上打炮眼,日夜加班,搶修出一條施工便道。麻街嶺地質情況復雜,主體地質為斷層破碎帶和節理裂隙發育帶類型,除短距離硅質大理巖外,80%長度為碳質石英片巖,片狀薄層之間夾有石英,表面光滑無摩擦力,見風雨迅速風化成黑色泥漿,開挖時掏多少垮多少,不時形成大塌方,最多時一天3次塌方。南邊的洞口一開始施工,就遇到了山體大滑坡。下面開挖,上面的山體往下滑,好不容易把洞口打出來了,剛打進去幾十米,便遇到了炭質片巖,卷云母夾著石英,成45°角傾斜排列,強度極差,放一次炮,上面像是大漏斗,便往下掉土石,巖體見水成泥。洞子跨度大,掌子面無法干活,從國外進口的價值700多萬元的三臂液壓鉆孔臺車無法施展威力,還讓巖石砸斷了一條“胳膊”。三處不愧是一支能打硬仗惡仗的施工隊伍、國家二級企業,李光全拿出了當年當團參謀長的軍人氣魄,組織干部和技術人員研究突破方案。經過多次試驗,用加厚噴旋混凝土法、花拱架加粗掛網鋼筋、加厚襯砌混凝土法攻克難關,一米一米向前推進,領導跟班作業、現場指揮,給工人壯膽打氣。在大小塌方400多次的挫折面前,晝夜不停四班倒,艱難而頑強地向隧道縱深處推進,最艱巨的30多米危巖開挖過程中,有時月進度僅有七八米。
制服塌方的攻堅戰中,在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省、地、縣領導親臨第一線慰問職工、解決困難,極大地鼓舞了建設者的士氣。時任商洛312國道改建工程指揮部管理處處長、地區交通局局長的房君昌,一頭扎進工地,保障施工環境安全、解決物資供應、處理突發事故、強化監督工作。一次,為了路基壓實不誤工期,他硬是跟著機械隊,把16噸重的振動碾送過10多公里的麻街嶺,熬了一個通宵。他們發動群眾,群策群力,集中攻堅,大型機械無法施展,就用風鉆打眼,改大炮為小炮,采用加深錨桿、加厚噴混凝土掛網,緊跟襯砌強力支護的施工方案,終于在1994年4月22日貫通,7月15日支護完全部拱圈,10月底鋪完地面,取得了陜南地區軟弱破碎圍巖修建大跨度長隧道的成功范例,共開挖洞內石方14.5906萬方,清理塌方3.3萬方,混凝土襯砌2.9753萬方,鋪筑混凝土路面1441米、1.31萬平方米。隧道凈高7.05米,凈寬10.5米,車道能并行兩輛車,兩旁分設75厘米寬人行道,洞內縱向邊墻設雙面高壓鈉燈照明。隧道路面比原嶺上公路降高183米,路程縮短2.7公里,行車時間由原來的近一個小時縮短為15分鐘,每年可節省汽油905噸。1994年12月26日至28日,陜西省公路局組織有關單位進行初驗,報告中稱:“隧道幾何尺寸符合設計要求,襯砌混凝土強度均滿足施工規范,襯砌厚度符合設計,洞門砌筑整齊、美觀、砼路面強度合格、路面平整、接縫順直。”省交通廳質監站在質量檢驗報告中稱:“隧道工程質量評定結果:93.70分,質量等級為優良。”
1995年1月,隧道正式通車,并設立了“隧道管理所”,負責隧道的安全維護、衛生及監測坡梯度變化等工作,配備有監控設備一套和自動觀測儀一套,負責觀測登記24小時各種車輛通過數量及運行情況。
一洞穿山過,峻嶺變通途。麻街嶺隧道的貫通,讓曾在西北地區公路隧道中領銜8年、全長1007.74米的老爺嶺隧道退居第二,成了“洞老大”。至此,商洛人民在全省“米”字形公路架構上寫下了厚重的一筆。